秸稈變成“香餑餑” 北碚首家生物顆粒加工廠投產運營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鄺山山)在重慶市北碚區的田間地頭,曾經被視作廢棄物的秸稈,如今正經歷著一場華麗的“變身”。2025年8月,北碚區首家生物顆粒加工廠正式投產運營,讓這些往日讓人發愁的農業廢棄物煥發出新的價值。
據了解,該廠位于柳蔭鎮,以回收秸稈、枯枝雜草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通過加工制成可燃生物顆粒,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還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來源。截至目前,該廠已從靜觀鎮、金刀峽鎮、柳蔭鎮等鎮街回收秸稈100余噸,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近日,筆者走進生物顆粒加工廠,只見廠房內機器轟鳴,一片繁忙景象。成捆的秸稈、枯枝等原料經過傳送帶送入粉碎機,被迅速打碎成細小碎屑。隨后,這些碎屑通過高溫高壓設備壓制成一顆顆堅實的生物顆粒。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鼓勵農戶主動參與秸稈回收,減少焚燒現象,同時為本地清潔能源供應提供支持。”該廠負責人沈廷國介紹,上門回收秸稈的價格為0.4元/公斤(約合400元/噸),將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目前,該廠日均處理能力達30噸,產品主要銷往本地鍋爐用戶、農業溫室供暖等領域。未來,該廠計劃擴大回收范圍,覆蓋更多鎮街,并探索生物顆粒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以往秋收后秸稈無處堆放,只能焚燒,既污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如今生物顆粒加工廠上門回收,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還增加了家庭收入。”柳蔭鎮的村民張大爺說,生物顆粒加工廠的回收服務方便快捷,一個電話就有專人上門收取,省心又實惠。
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物顆粒加工廠的運營,是北碚區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綠色能源的一個縮影。通過“變廢為寶”,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促進了農民增收,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雙重效益。未來,北碚區農業農村委將繼續支持此類環保項目,助力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





親愛的用戶,“重慶”客戶端現已正式改版升級為“新重慶”客戶端。為不影響后續使用,請掃描上方二維碼,及時下載新版本。更優質的內容,更便捷的體驗,我們在“新重慶”等你!








數字報
手機報
通訊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