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我們這五年⑧|“風光”無限好 重慶能源奏響“追風逐日”變奏曲
2025-10-29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位于巫山海拔約1800米的山脊地帶,八臺大風車日夜不停地轉動,這些風車年發電量達1.1億度,能夠滿足約6萬戶家庭一年的清潔用電需求。
而在幾年前,這片區域還是另外一番景象——拉煤的大貨車排成長龍,煤礦相關的建筑遍布鄉間。
從依賴煤炭到“追風逐日”,巫山的能源變遷是重慶整個“十四五”期間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縮影。

2025年8月4日,重慶電網調度中心的大屏上,實時負荷曲線攀升至3028萬千瓦的歷史峰值,但“缺電的夏天”卻成為過去式。
因為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哈密,“疆電入渝”特高壓線路正以每秒近1.2萬度的速度,將戈壁灘的清潔能源送往山城千家萬戶。
這一跨越2300公里的“電力高速路”,單日最大輸送量可滿足250萬臺空調同時運轉24小時,徹底改寫了重慶“迎峰度夏靠拉閘”的歷史。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張捷坦言,電力保供最重要的基礎是“有電來”,新疆的風和光,點亮了重慶的夜,涼爽了山城的夏,也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事實上,特高壓工程只是重慶能源安全體系的冰山一角。
“我們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堅持‘市外引源’‘市內挖潛’兩手抓、兩手硬,確保電力保障安全性和穩定性。”市能源局局長王祖勛的話道出重慶能源保供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掌控”的轉變。

西南地區首座百萬千瓦級抽水蓄能電站——綦江蟠龍電站,正以“超級充電寶”的姿態調節著電網負荷。這座投資63億元的電站,通過“低谷蓄水、高峰發電”的模式,累計發電超10億千瓦時,相當于為全市居民儲備了10天的用電需求。
相國寺儲氣庫擴壓增量順利完成,黃草峽、銅鑼峽儲氣庫實現首期采氣,儲氣能力達到44.5億立方米,日采氣能力足以支撐全市居民6天用氣需求。
王祖勛認為,“深挖市內潛力、拓展市外來源”同步發力,讓重慶的能源安全屏障筑得更牢,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在璧山區八塘鎮涼水村,村民宗文宇家的屋頂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銀光。這座70千瓦的電站年均發電7萬千瓦時,不僅滿足全家用電,還能通過“陽光貸”政策獲得低息貸款,年收益超2.8萬元。
這樣的場景,是重慶“百萬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行動的縮影。

市能源局總工程師毛葉湘透露,截至2025年8月,重慶風電光伏發電量達64.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7%。
“風光等新能源發電裝機比‘十三五’末增加651萬千瓦,年均增速37%,高于全國9個百分點,占全市‘十四五’以來新增電力裝機的50%。”毛葉湘說。
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離不開市場機制的創新突破。
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幾十個交易品種的價格曲線。2024年,這里完成天然氣交易量493億立方米,占全國消費量的11.6%;在電力市場,1.2萬家市場主體通過中長期交易、現貨交易等機制優化資源配置,2024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達784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18%。
更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的深度參與。毛毅介紹,近年來,重慶通過簡化分布式光伏備案程序、新能源汽車與充換電基礎設施財政補貼等政策措施,持續降低投資門檻、提升服務水平,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能源生產、交易等環節,為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數據顯示,特來電、協鑫等企業在重慶建成超充站1541座,占全市總量的82%;分布式光伏領域,80%的投資來自民企,形成“國企搭臺、民企唱戲”的良性生態。
市場活力的充分釋放與多元主體的協同發力,讓重慶綠色能源轉型跑出了“加速度”。
在九龍坡區黃磏臨港服務城,“愉秒充”全國首個兆瓦級超充示范站的藍色頂棚下,新能源物流車與乘用車正有序補能。
這座2025年6月投運的示范站搭載華為首款兆瓦級超充解決方案,以2400A超大電流和1.44MW峰值功率創下行業紀錄,也成為重慶實現“市域超充全覆蓋”的縮影——
截至2025年8月,全市已建成充電樁42萬個,其中超充樁2399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達100%。

毛葉湘介紹,重慶是全國首個實現市域、鄉鎮街道超充及快充全覆蓋的城市,便捷的充電服務有效緩解廣大電動汽車車主的“里程憂慮”,讓越來越多的群眾能夠“安全用能”“放心用能”。
農村地區的能源變革同樣顯著。2024年的最后一天,隨著“奉節—巫溪”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通氣投運,巫溪縣結束了無管道燃氣的歷史,也標志著重慶在西部率先實現天然氣“縣縣通”,惠及沿線25萬人口。家住通城鎮的王大爺擰開燃氣灶,藍色火焰瞬間燃起:“我活了82年,終于告別背柴做飯的日子了!”
農村電網改造更讓180萬戶居民受益。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已達99.85%以上,農村地區的用能環境更好,不僅保障了農村的生活用電,也支持了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電動力”。
“‘停不停電’‘用不用氣’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件‘日常小事’,卻是實實在在檢驗能源工作成果的‘大事’。”毛葉湘坦言,下一步,重慶將持續提升城鄉用能品質,進一步拓展能源服務場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能源民生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特高壓電網的銀線穿梭,到分布式光伏的星羅棋布;從頁巖氣田的井架林立,到超充網絡的縱橫交錯,重慶正以年均20%的能源投資增速,書寫著從“能源輸入末端”到“綠色樞紐”的轉型傳奇。
這場靜水深流的革命,不僅重塑著城市的能源肌理,更在巴山渝水間勾勒出“雙碳”目標下的美好生活圖景。
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文 陳雨/審核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