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我們這五年④丨守護“無聲”,但安全“可感”
2025-10-24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深秋10月,桂花溢滿枝頭,山城游人如織。
說起游客打卡點,商業旅游街區朝天門和洪崖洞幾乎成了必去點,面對日均超十萬人次的旅客流量,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朝天門街面警務站如何化解矛盾、保障平安?
晚上8點,警務站民警接到報警,稱有游客與旅游公司發生糾紛,依托警務站統一調配轄區內特警、交警、派出所等警力,各警力高效配合,聯動文旅、市場監管部門人員調解,一小時不到,矛盾就得到了化解。
從源頭調解,實現“糾紛不激化”,有效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防線。渝中區公安分局朝天門街面警務站的案例,正是重慶公安機關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的縮影。
平安,民生所盼,發展之基。重慶公安機關正扎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讓守護“無聲”、安全“可感”,加快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努力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重慶警察太‘寵粉’了,讓我們感覺好安全、好溫馨……”10月3日,無人機燈光秀展演散場期間,南岸區公安分局民警在南濱路上筑起“人墻”,優先保障游客安全過馬路,一名外地游客看到這一幕,立即用手機記錄了下來。
中秋國慶期間,“新韻重慶”無人機燈光秀展演成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打卡的光影盛宴,每日吸引約3萬名市民、游客到南濱路長嘉匯沿線觀看。面對大量人群聚集帶來的安保壓力,南岸公安聯合多部門投入1750名安保力量,通過“四維聯排”“三圈五層”等立體化防控舉措,實現活動秩序全程平穩。

同時,南岸警方還圍繞“人、地、事、物”開展全面排查,為南濱路等重點區域列出安全隱患清單,實行“評估—整改—銷號”的閉環管理,確保隱患動態清零;用無人機建模為3.5公里核心區構建三維模型,清晰標注隱患點位;劃分核心區、管控區、疏導區,依托 “AR 實景指揮平臺”實現110個執勤點15秒快速響應,讓璀璨的科技美景在平安的底色下完美呈現。
如今,這套通過“分類+分級”管控機制,制定精細化預案,再將警力部署與現場情況、擁擠程度等動態關聯的創新機制,已成為重慶公安應對人流高峰、保障群眾安全的“法寶”之一。
“十四五”時期,重慶公安利用AI、大模型等科技手段加強公共安全監管,確保了刀郎演唱會、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等4000多場大型活動安全順利舉辦。
前不久,來重慶找工作的李女士收到了心儀公司的錄用通知。因辦理入職手續需要開具有關證明,他在重慶公安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警快辦”提交了申請。審核當天通過,證明文件在線下載,整個辦理過程“零材料”“零跑腿”。
這個“警快辦”平臺整合了多個警種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實現434項特色服務“一網可達、觸手可及”。養犬登記、無犯罪記錄證明開具等370項全程網辦,入選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字化創新應用案例”。

同時,打造826個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實現戶政、交管、出入境等180余項服務“一窗通辦”,90%事項可當場辦結、立等可取。如“一件事一次辦”,在全國首推“個人身后一件事”應用,將9個部門13項業務集成聯辦,避免群眾多頭跑路,一次申請、全部辦結。
在重慶火車北站的智慧警務站內,一窗通辦智慧警務艙能夠第一時間為忘帶身份證的旅客辦理臨時身份證明。在江北嘴國家級戰略金融中心,警務自助服務區增加了服務金融從業人員的出入境便民服務設施。
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是重慶公安推動數字警務建設更智慧、更智能的初心所在。
渝中區公安分局大陽溝派出所地處解放碑中心,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商戶密集、業態多元。如何將轄區內的群眾、保安、商戶志愿者等力量有效整合,形成一支“平時能防范、戰時能應急”的基層治理隊伍是渝中公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此,渝中公安立足實際,整合資源,以大陽溝派出所為例,建立了以物業安保人員為主體的“最小應急作戰單元”,通過建立清晰的組織架構,將這些分散的“個體力量”匯聚成“集體力量”。
在社會治安治理中,“時間就是安全”,能否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溝通協調、處置突發情況,直接關系到治理工作的成效。為此,在渝中區公安分局指導下,大陽溝派出所成立指揮調度中心,建立微信群,確保通信暢通。同時,每個最小應急單元以2-3人為一組,除配備一套基本的防爆器材外,還配備了對講機,當突發情況發生時,單元成員只需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其他成員便能在瞬間收到信息,迅速響應。

例如,某小區單元成員在巡邏時發現一名可疑人員試圖撬門盜竊,他便能立即通過對講機向其他成員通報位置和情況。附近的單元成員在收到信息后,短短幾分鐘內便趕到現場,對可疑人員形成合圍,有效阻止了盜竊行為的發生,并及時將可疑人員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大陽溝派出所的行動映射著重慶公安讓“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的決心。“十四五”以來,重慶公安深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針對季節性犯罪高發特點,開展“安寧一號”“春季攻勢”“夏季行動”等社會治安專項整治,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從2020年的9.8萬起、31.5萬起分別降至2024年的4.1萬起、23.7萬起。
清晨街巷,孩童上學路上總能看到民警守護的身影;夜晚鬧市,閃爍的警燈守護城市煙火氣;指尖輕點,證件業務便能在線辦理……這些生活日常的寧靜與便利,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時期重慶的平安底色。
這份安全的背后,是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所寫下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十四五”以來,從治安環境持續優化到織密防控網絡,再到優化便民服務,“平安重慶”這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在一系列扎實的舉措中愈加閃亮。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唐雨/文 首席記者 林楠/審核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