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⑧ | 把“十五五”規劃“藍圖”繪入人民“心田”
2025-10-30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10月28日下午,備受關注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正式公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深厚的“民生”底色,為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改善深度融合指明方向。重慶如何將全會精神轉化為本地實踐的生動圖景?關鍵在于錨定“民生為大”,把宏觀部署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走出一條具有巴渝特色的民生發展路徑。無論是以法治筑牢權益保障底線、以精細服務優化公共供給,還是以文化賦能精神生活、以基層治理夯實民生根基,都需用統籌思維推動發展藍圖變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實際成效。
讓民生溫度在“枝葉關情”的務實行動中持續升騰。從政法系統以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到文旅領域以文化滋養精神家園,再到推動教育公共服務公平優質,重慶一直在用實際行動精準回應群眾期盼。放眼日常,社區醫生上門為老年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全科托管解決雙職工家庭的“四點半難題”,這些社區服務將宏大的政策語言轉化為群眾可感可知的溫暖。民生建設,既需頂層設計的“大手筆”,也離不開基層實踐的“繡花功”,關鍵在于扎根現實、傾聽民聲、久久為功讓政策紅利真正潤澤百姓心田。
讓發展動能在“人民主體”的共創共享中進一步增強。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其力量源泉深植于群眾的奮斗實踐與集體智慧。從重慶京劇院創新傳統藝術以吸引年輕觀眾,到社區應急站點織就“全民共治”的安全網絡;從便民生活圈優化城市功能,到公共法律服務圈兜底公平正義。這些探索表明,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人成為進步的參與者、受益者。唯有讓群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發展才能凝聚最深厚的底氣、最澎湃的動能。
讓幸福質感在“急難愁盼”的精準破解中不斷充盈。民生工作的成色,最終要由人民群眾的“感受”來丈量。老年食堂升騰的煙火氣、普惠托育帶來的安心感、“家門口法院”送上的司法便利、“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營造的城市溫度,都是民眾獲得感最真實的來源。治理者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展現的正是對民生需求的精準把握。當每一個急難愁盼都能得到回應,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能看見并實現,幸福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觸摸、可感知的日常體驗。
從理念到實踐,從部署到落地,民生發展之路正是一條將中央精神具象化、本地化的過程。未來,期待重慶繼續推動政策與民情互動、發展與民生互促,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中,繪就更具溫度、更貼民心的巴渝篇章。
作者:吳沛瑤(兩江新區)
編輯:曹葉 趙鐵琥
審核:楊洋
監制:白永茂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① | “十五五” 規劃醞釀中 美好生活“大禮包”引期待
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② | 從民意起筆,繪就“十五五”幸福藍圖
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③ | 以六個“堅持”為帆,馭中國巨輪破浪前行
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④ | 做好“十五五”規劃民生篇章的“加減乘除”
二十屆四中全會系列評⑤ | 一張藍圖繪到底是中國發展的穩定優勢
責任編輯:曹葉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