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Sat Oct 18 12:00:00 CST 2025
核心提示: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重慶巫溪縣,在謀求綠色發展時,向下看,“種”好了高附加值的農特產業;向上看,則對接國內外產學研和市場資源,鍛造出一個個細分產業鏈。
2025重慶市食品和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產業生態大會,巫溪亮出了“老鷹茶”和“黃蜀葵”的爆品組合,賺足了流量,擴大了聲量,讓業界和消費者看到了這座山地城市在土里掘“金”的韌勁和成果。《渝州瞭望臺》欄目記者深入現場,為你多維度“種草”巫溪。
爆品發布會現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在“渝見巫溪美·地蘊老鷹茶”2025“巫溪老鷹茶”爆品發布會上,巫溪一口氣推出了老鷹茶五大系列產品,這也是繼"中茶杯"第十五屆國際鼎承茶王賽斬獲8項大獎、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拓展全國市場之后,當地老鷹茶在短短三個月內第三次站上“C位”。
流量走高背后,是巫溪老鷹茶產業的厚積薄發。
從“散養”在深山,到“1+2+1+N”產業培育,巫溪老鷹茶悄然打開了50億級的新賽道。
巫溪被譽為“中國老鷹茶之鄉”,老鷹茶賡續著當地“鹽背子茶”的厚重歷史。
“非茶之茶” 的巫溪老鷹茶,如今憑借“隔夜不餿、不含茶堿、不影響睡眠”的品質,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爆品發布會上,巫溪推出的老鷹茶五大融合產品,可謂各有所長。
“傳世臻品”系列定位高端,云頂古芽源自僅存的十棵千年野生古樹,年產百斤,堪稱“茶中黃金”;世紀靈株(五百年/百年)分別采自三十棵五百年古樹與五千余棵百年古樹,為資深茶客與入門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古樹茶體驗。
現場歌舞表演。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雅韻典藏”系列以“經典傳承?禮贈雅器”為核心理念,云鷹?醞藏、歲月臻藏等產品干茶烏潤顯金毫,沖泡后湯色橙紅透亮,香氣層次豐富。
“雅茗伴禮”系列定位“口糧精品”,大樹新香、云鷹靈粒等產品設計靈感源自巫溪寶源山森林公園,讓每一杯茶都承載著巫溪的山水靈氣。
“跨界融合”系列突破傳統,成功研發老鷹茶火鍋底料、豆瓣醬、雪糕等食品,以及老鷹茶啤酒及系列瓶裝飲品等,推動老鷹茶從“飲品”向“生活元素”跨越。
“創想未來”系列,則以“科技賦能?老茶新做”為核心,推出老鷹茶解酒護肝靈、AI 智泡大師等產品,開啟老鷹茶的現代化篇章。
有了千年、百年古茶樹的“領銜”,巫溪老鷹茶從過去的零散管護,到2018年茶樹普查之后的產業化,在地面積已達14.8萬畝,年產量780噸,年產值3.12億元。
巫溪縣相關負責人告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該縣年內投入近3000萬元用以新栽植老鷹茶150萬株,年底老鷹茶種植規模將達到420萬株,建成勝利——文峰、上磺——蒲蓮兩個示范片,為規模化種植奠定基礎。
老鷹茶在地規模不斷擴大和融合產品的持續上新,是巫溪深入實施“215”產業戰略的一個縮影,根據該縣的計劃,到2030年,全縣老鷹茶種植基地達20萬畝,年產量達1萬噸,力爭實現年綜合產值達50億元以上,逐步將“巫溪老鷹茶”打造成為具有“重慶辨識度、國際影響力”的茶葉品牌。
如何解題老鷹茶產業,巫溪有著自己的“算法”。
該縣創新推出了“1+2+1+N”產業培育模式(一套保障制度、兩個產業基地、一個核心品牌、N條銷售渠道),重塑了產業生態。
“以前我們做茶,大多是農戶自己摸索,規模小、技術弱、賣不出好價錢。”巫溪縣茶葉協會負責人坦言。
變化始于一套系統性保障制度的建立。
老鷹茶爆品亮相。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2023年以來,巫溪縣成立老鷹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巫溪縣農業農村委、商務委等多部門聯動,出臺《巫溪縣魯渝協作“巫溪老鷹茶產業”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巫溪縣老鷹茶產業發展支持政策辦法》,從種植、加工、品牌到銷售,全流程提供政策護航。今年以來,山東泰安與重慶巫溪互派茶葉技術交流人員超過20人次,這樣的“雙向奔赴”,不僅促進了巫溪老鷹茶工藝的優化,還吸引來了“魯渝協作”的2100萬元資金,幫助長桂鄉、蒲蓮鎮打造了兩大高標準老鷹茶產業帶;在品牌塑造上,巫溪巫溪全力打造“巫溪老鷹茶”區域公共品牌,統一申報國家地理標志商標,還發布了《巫溪老鷹茶加工技術規程》《巫溪老鷹茶貯存技術規范》,結束了以往加工方式不一、品質參差不齊的局面。
“我們要做有重慶辨識度、有文化底蘊的茶葉品牌。”巫溪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以來,巫溪攜老鷹茶先后走進重慶中心城區商圈、山東銀座商城、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山東高速服務區等進行精準推介。
在銷售渠道拓展方面,巫溪與泰供超市、泰供優品、泰安新合作等山東企業平臺建立了長期供貨關系;此外,巫溪老鷹茶還亮相珠海橫琴“好品山東”粵澳深度合作區品牌出海活動,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邁出國際化探索的第一步。
“1+2+1+N”,不僅培育出一個蓬勃發展的特色產業,更探索出了一條東西部協作背景下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
盤活數以百萬計的茶樹,巫溪首先想的是帶領1.2萬茶農“共同致富”。
“巫溪的綠水青山,本身就是最大的生產力。”該縣相關負責人在產業規劃會上強調,通過“生態+產業”融合,全縣森林覆蓋率提升至70.2%,茶產業每年減少水土流失12萬噸,碳匯價值超千萬元。
這種生態效益正轉化為經濟效益:2022年,巫溪老鷹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品牌價值評估達8.3億元。更深遠的變化在于發展理念的轉變。在勝利村,村民將300畝古茶園入股村集體經濟,年分紅40萬元;在蒲蓮鎮,茶農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每畝增收3000元。這種“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讓綠水青山成為可持續的致富源泉,老鷹茶從“默默無聞”成為“致富法寶”,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甜頭。
嘉賓講解老鷹茶的生態價值。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潤 攝
蒲蓮鎮蓮花村村民申洲生看好老鷹茶發展前景,和130多戶村民一起成立了御峰老鷹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過去農戶自己手工采、炒、賣不同,合作社包攬了從收購鮮葉到殺青、揉捻,再到制作成品的全流程。村民只需將采摘的鮮葉賣給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生產銷售,就能坐等分錢。
目前,該合作社已實現年加工成品茶1萬多斤,年產值超過300萬元。
上述案例并非個例。
蒲蓮鎮作為巫溪老鷹茶的核心產區,幾乎家家有茶樹,人人會種茶、制茶。在當地政府組織引導下,茶農紛紛建起綠色生態茶園,同時茶農依托村黨支部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展公司化運作,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該鎮以茶為基礎,走老鷹茶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通過打造茶香小院、老鷹茶文化主題公園,開展老鷹茶采茶活動、老鷹茶研學活動、老鷹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制茶技藝體驗等方式推動蒲蓮鎮旅游產業發展,已帶動全鎮2000余戶群眾創收增收,戶均增收達8000元左右。
巫溪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透露,該縣共有15個鄉鎮、1.2萬茶農從事老鷹茶產業,間接受益群眾超過10萬人。
一片綠葉,富了一方百姓,加速發展的巫溪老鷹茶,喝起來苦中回甘,是實實在在的“致富甘露”。
巫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唐奇利:
以茶促振興、以茶護生態、以茶助增收
“巫溪生態資源富集,地處北緯31度的神秘與富饒之地,鑄就了這里的產品天然、有機、綠色,也成就了巫溪國際烤魚之鄉、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道地藥材之鄉、中國老鷹茶之鄉等殊榮。”巫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唐奇利說,此次隆重推出老鷹茶年度爆品,并非簡單的產品上新,而是對這份神奇地蘊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詮釋。
談及老鷹茶文化,唐奇利說:“地蘊老鷹茶,蘊藏的是千年傳承,是健康密碼,更是綠色崛起的希望,也是川渝人民世代相傳的味覺記憶與文化圖騰,它見證了古鹽道上鹽夫們的艱辛與堅韌,陪伴著尋常百姓家的日常與煙火。得天地之精華,承雨露之滋養,巫溪老鷹茶以西南地區最大的野生茶樹資源、安全無公害的優秀基因、傳承千年的非遺制茶技藝、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獨特的藥理功效,成為了深山寶庫中的天然瑰寶。”
談及老鷹茶產業,唐奇利說:“巫溪與重慶林投公司簽訂5萬畝林下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大力發展林下老鷹茶,在地面積達14.86萬畝,開發的100余款‘老鷹茶+’產品正源源不斷從深山走向全國全球。”
談及發展目標,唐奇利說:“我們將錨定‘到2030年在地面積20萬畝、年產1萬噸、年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堅持以茶促振興、以茶護生態、以茶助增收,持續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標準體系建設、主體培育、產品創新和品牌營銷,讓‘這片葉子’成為踐行‘兩山論’的新實踐、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錨點、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案例,讓巫溪老鷹茶成為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重慶爆品,切實為全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巫溪味道’!”
發展特色農業,貴在“因地制宜”。
巫溪縣有著10棵千年古茶樹、5000棵百年古茶樹,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茶樹,不缺產業資源,卻一直沒有從“搖錢樹”上搖到“金葉子”,歸根結底是缺乏整合。
找準了痛點,該縣開啟了茶樹普查,并實施了中長期產業培育計劃,到了今天,巫溪老鷹茶已成為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苦”盡“甘”來的巫溪老鷹茶,打開了新賽道,也創造了新動能。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文
記者 冉長軍/外聯
趙軍/設計
王婷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