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育、項目落地均實現量質齊升 重慶成為人才向往的創新創業熱土
2025-11-17 06:30:55 來源: 重慶日報
本網原創報道

江流浩蕩,群星匯聚。11月16日,為期兩天的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落下帷幕。
這場以“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為主題的人才盛會,讓四海賢才碰撞思想火花、洽談合作商機、共繪發展藍圖——集中引進碩士、博士優秀人才3944名,簽約落地人才項目260個,發布“揭榜掛帥”攻關項目48個、榜單金額超3億元。
巴渝大地,再次奏響“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的激昂樂章。
群賢畢至
智匯西部,共筑人才新高地
今年的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以獨特的吸引力讓各路人才紛至沓來,會場內不時傳來嘉賓與優秀人才對大會的由衷贊嘆,每一句評價都飽含對重慶的認可與期待。
“重慶是一座魅力之城、科技之城,人文底蘊深厚,國際化程度高,發展活力蓬勃,令人印象深刻。”歐洲科學院院長、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學教授羅德里戈·馬丁斯的評價,道出了眾多與會嘉賓的共同感受。在他眼中,重慶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作為推動發展的首位戰略,這份對人才的重視與投入,正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讓重慶成為人才向往的創新創業熱土。
此次大會是一場新韻重慶與國際人才跨越山海、雙向奔赴的盛會,由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僑聯、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共同主辦,全面展現了重慶開放包容、活力迸發的人才生態,廣泛匯聚了人才引領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澎湃動能。
大會共聯動舉辦會議、引才等主體活動12場、創業大賽等配套活動22場。海內外226名重要嘉賓和眾多專家人才齊聚山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重慶提速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智匯能。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說,除了引進人才,還應重視人才培養,通過政府、學校、企業等力量,讓年輕人接觸到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理論,并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更是西部大開發的第一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漢龍指出,西部地區要釋放人才引育留用、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發展的乘數效應,需強化教育筑基,打造適合西部發展的供給體系,營造創新留人的良好環境,從而推動西部人才高質量發展。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富利則聚焦實踐路徑,系統闡述西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新思路。他建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資源壁壘,實現教育布局、科技攻關與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從而賦能人才成長,助推西部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量質齊升
碩果滿枝,城市吸引力進一步彰顯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成果是最響亮的回答。
本次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人才引育、項目落地等方面實現“量質齊升”,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本次大會集中引進碩士、博士優秀人才3944名。其中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科技和產業重點領域占比達71.8%,有博士、博士后等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84名。
一組組數據,不僅體現了重慶引才規模的擴大,更彰顯了引才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高層次、專業化人才選擇扎根重慶,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智力活水”。
作為大會“重頭戲”的引才活動,共吸引270余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帶來近5400個崗位,涵蓋高端研發、技能操作、管理運營等多個領域,為人才與企業搭建了高效對接的橋梁。
重慶長安汽車招聘總監敖艷對此次引才效果十分滿意:“現場招聘契合企業需求,不僅為我們招到了急需的技術人才,更助力企業推進人才結構多元化,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除了集中引才,精準化、常態化引才機制同樣成效顯著。千名博士重慶行活動吸引1533名博士報名,600名博士深入園區企業對接,92人達成簽約意向。專場定制事業單位考核招聘活動,招聘高層次和緊缺人才2490人,市屬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占比超過60%,其中市外報考人數同比增長10%,城市吸引力進一步彰顯。
項目落地是人才價值轉化的關鍵,也是大會成果的重要體現。大會期間簽約落地人才項目260個,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多個新興領域,為重慶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興渝杯”國際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等賽事活動,更是成為人才項目對接的“黃金平臺”:吸引2161個人才團隊攜技術、帶項目同臺競技,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73個,新型超精密智能化激光工業母機技術產業化等一批創新成果加速轉化落地。
在生命科學產業人才發展大會上,疫苗佐劑、齒科影像、小分子藥物等領域的11個特色產業項目成功簽約落地重慶,簽約金額達36.85億元。
這些項目或集聚領軍人才,或擁有核心技術,或配置創投資本,都將成為撬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增量”。
開放協同
海納百川,開放合作大門越開越大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作為西部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招才引智盛會,本次大會充分發揮重慶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作用,聚四海之氣、納八方之智,讓開放合作的大門越開越大。
多國政府官員來渝考察交流,法國歐中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等20余個海外僑團(學會)來渝深化合作,歐洲科學院中國中心、國際人工智能產業聯盟中國西部分中心、先進激光與腫瘤早期發現“一帶一路”聯合重點實驗室簽約揭牌,牛津大學、亞洲數據集團等機構68名行業頂尖人才分享前沿成果……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的開展,讓重慶與全球人才、技術、項目的聯系更加緊密,也讓重慶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我們希望與重慶科學院等科研機構、企業深度對接,共同規劃長期合作藍圖,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塞爾維亞科學、技術發展與創新部國務秘書瑪麗亞·格尼亞托維奇表達了與重慶合作的強烈意愿,“我們期待與重慶攜手,讓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兩國合作的新紐帶,實現互利共贏。”
“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培育更多優秀人才,離不開青年人才創新生態的建設。”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王興興的話,則道出了青年人才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本次大會始終堅持人才站“C位”、青年當主角,迭代全周期服務,努力讓每位來渝人才都能感受到細節里的重慶“溫度”——
重慶首次舉辦青年人才西部首選之城活動周,組織青年人才體驗無人機展演、人才音樂會、馬拉松人才跑團等活動。社保卡“一卡通”今年累計為52.7萬名來渝參加活動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費游、免費行、免費住,送政策、送活動、送崗位、送培訓、送權益、送文創“三免六送”服務,用年輕的方式“圈粉”“引流”,讓“新韻重慶·禮敬人才”響徹巴山渝水。
盛會雖已落幕,但聚才引智的征程未有窮期。兩江潮涌,奔流不息,正如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渴望與追求;巴山巍峨,雄姿英發,見證著各路英才在此建功立業。新征程上,重慶將持續升級人才政策、優化發展平臺、完善創新生態、健全服務機制,以更優的“梧桐樹”引來更多的“金鳳凰”,讓更多人才在巴渝大地施展才華、成就夢想,與現代化新重慶一起共創美好未來。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黃喬
責任編輯:陳丹丹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