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讓人才站“C位”,一場盛會背后的引才決心
2025-11-16 18:31:5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山城疊翠,兩江為證。
一場關乎重慶未來發展的智力盛會——2025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于11月16日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落下帷幕。
海內外226名重要嘉賓和廣大專家人才齊聚山城,260個項目落地,引進碩博優秀人才3944名,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87個……一系列豐碩成果彰顯出重慶廣聚天下人才的磁石效應。
但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大會匯聚的全球智慧、達成的深度合作、激蕩的創新火花,正如同兩江潮水,蓄積起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澎湃動能。
為期兩天的2025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以“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為主題,通過“會議、賽事、引才”的深度融合,將一個匯聚全球智慧、資本與政策的國際化平臺清晰地呈現在世界面前。這不僅是一場盛會,更是重慶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決心與行動力的集中體現。
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謝禮國介紹,本屆大會共邀請到62位國際組織代表、頂尖科學家、知名專家學者、著名企業家等重磅嘉賓登臺分享產業和人才發展的最新探索和實踐經驗,科學家、創業者、工程師、投資人同臺薈萃,為重慶發展獻計出力。
“重慶是一座魅力之城、科技之城,人文底蘊深厚,國際化程度高,發展活力蓬勃,令人印象深刻。”歐洲科學院院長羅德里戈·馬丁斯就在會議期間贊嘆。而在為重慶人才引進與科技創新展開探討時,他們一致認為,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是激發人才活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塞爾維亞科學、技術發展與創新部國務秘書瑪麗亞·格尼亞托維奇就認為,幫助科創群體創新創業,重要的是推動科研成果實際轉化。
牛津大學資深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則闡釋了AI初創企業面臨的挑戰,并建言政府開放數據資源以滋養創新土壤。
這些前沿而懇切的建議,正是重慶在這場大會中,聽“百家”之言,精準定位自身、優化人才生態的開放與智慧。
引進碩士博士優秀人才3944名,其中,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科技和產業重點領域占比達71.8%。聯動區縣園區、開放平臺、創新基地深度對接,簽約落地人才項目260個。
這組大會的成果,不僅量化了引才成果,更揭示了重慶產才融合的新邏輯。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陳英指出,這組數據背后,是重慶緊扣“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布局的精準落子。人才引進不再是“廣撒網”,而是與產業需求的深度綁定。
在“創業中華——世界名校‘僑’重慶”活動現場,這一邏輯得到印證。金鳳實驗室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黃詩晴就有很直觀的感受,她在采訪中贊嘆:“候選人的質量非常高。”這句話,道出了產業需求與人才專長正在實現精準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醫學院博士王澤宇也用“遠超想象”形容了重慶的數字化轉型速度。“這里各方面數字化轉型非常快,有實質性的應用試點”王澤宇認為,這種產才融合,正在讓重慶的產業土壤展現出獨特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這組數據背后是重慶的人才生態正在完成從“量”的積累到“質”的提升。當人才與產業在深度耦合中相互成就,這座城市的發展就能迸發出新的動能。
人才競爭的下半場,是城市品質與溫度的競爭,重慶深刻理解這一點。
在大會開幕式前一晚,作為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韻重慶·禮敬人才”無人機表演專場活動在南濱路舉行。當夜空中,一封巨大的光影“邀請函”緩緩展開,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標識從星輝中升起,也象征著這座機遇之城向全球人才發出誠摯邀約。

本屆大會讓人才站“C位”,不僅是口號,更是從“渝才薈”AI管家的數字化賦能,到社保卡“一卡通”提供“三免六送”服務的細致關懷。據謝禮國介紹,社保卡“一卡通”今年已累計為52.7萬名來渝參加活動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費游、免費行、免費住,送政策、送活動、送崗位、送培訓、送權益、送文創“三免六送”服務。
重慶的溫度,正是以滿滿誠意和獨特魅力,吸引青年“夢有所棲。”
然而,引才入渝,要的不僅僅是熱情,“真金白銀”的決心也不可缺少。
為此,本屆大會也發布了48個“揭榜掛帥”項目、超3億元榜金,這是重慶面向全球頂尖團隊發出的“英雄帖”,展現了重慶用真金白銀破解真問題的決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局的歷史交匯點,這場盛會為重慶按下了加速鍵。它向世界證明,重慶不僅有火鍋的“熱辣滾燙”,更有成就人才的“大氣磅礴”。
大會雖然已結束,但重慶的“邀請”依然真誠,就像謝禮國所說:衷心期盼廣大人才來到現代化新重慶這座機遇之城,感受它的熱辣滾燙和蓬勃朝氣。我們將廣搭圓夢的舞臺,厚植成長的沃土,讓每一位選擇重慶的追夢人都能在這里開啟壯闊人生,書寫精彩華章!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姜念月/文 石濤/圖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