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身邊丨讓民主可感可行可及 “小陣地”釋放“大能量”
2025-09-18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走進萬州區陳家壩街道沱口社區“代表活動站”,“‘代表有約’聽民意 ‘民呼我應’解民憂”這十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活動站外,有一塊醒目的“留言墻”。
今年9月初,沱口社區一期還房的居民汪榮,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代表活動站”的“留言墻”上,寫下了大家共同的急切盼望:夏天,沱口社區一期還房居民,沒有休閑、乘涼的地方。
令人驚喜的是,汪榮的留言次日就被代表們發現并上報社區。經過各方協調努力,最終在一期還房閑置的地下室增設了座椅,成功打造出一個乘涼之所。如今,這里已成為居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萬州,像汪榮這樣通過代表們解決問題的居民還有許多。近年來,萬州迭代升級的人大代表家、站、點,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神經末梢”,推動“小陣地”釋放“大能量”,讓民主可感、可行、可及,書寫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實踐。

曾經,家住南濱上院的雙職工家庭張潔為孩子無人照顧而發愁。2024年,“老幼托育服務提質”在陳家壩街道第一屆議事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票選成為本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經過各方不懈努力,如今,“家門口”溫馨舒適、設施完備、師資優良的托育園已順利建成。張潔看著孩子在托育園里快樂成長,滿心歡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代表活動站’真的把我們老百姓的事放在了心上,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
這樣的溫暖故事并非個例。在沱口社區代表活動站,駐站代表牟奇松依托“六步工作法”和“民情直通車”機制,推動形成“問題收集—處置—反饋”閉環。今年以來,該站已推動解決民生問題9件,群眾滿意度100%。“居民反映的問題再小,也是我們履職的頭等大事。”牟奇松說。
“神經末梢”感知民情冷暖。在深化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過程中,萬州以人大代表家站點為依托,持續推動資源下沉、服務下移,構建起“覆蓋廣泛、功能完備、機制健全”的基層單元體系。
目前,萬州區已建成代表之家53個、代表聯絡站209個、民情聯絡點269個,基本實現代表家站點空間布局更加優化、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標識標牌更加規范、制度機制更加健全、作用發揮更加有效、品牌特色更加突出,辨識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在牌樓街道大河溝社區,“助企E站”通過盤活9平方米閑置空間,為初創企業提供“零手續進站、零成本共享、零起點助跑”的孵化和共享辦公服務。
皓啟口腔負責人鄧從文對此深有感觸:“僅憑一張申請表、一張身份證,三天后就‘拎包入駐’。這里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資源樞紐。”
最初,鄧從文醫生懷揣著開設牙科診所的夢想來到大河溝社區,由于初次創業、缺乏經驗,一度陷入“找場地、跑手續”的泥潭。
正是一次與大河溝社區巴渝實踐站的邂逅,成了他創業的轉折點。如今,皓啟口腔已遷入400多平方米獨立診所。
目前,這個“助企E站”已成功孵化企業45家,成為小微企業成長的“暖心巢”。
這是萬州區激活巴渝實踐站“民主+經濟”功能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區人大財經委聯動人大牌樓街道工委組織政銀企對接交流活動2次,企業現場提出訴求60余件,區級部門現場“一對一”答復相關咨詢或訴求50余件。
截至目前,已助力解決經營主體融資需求3300萬元、落實汽車置換和家電以舊換新補助930萬元、挽回萬商實業集團等企業損失60余萬元。

為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萬州沱口社區創新探索“四方聯動”機制,整合人大代表、工會、共青團、婦聯四方力量,形成需求共提、議題共商、項目共推、成效共評的工作格局。
每月10日是人大代表輪值接待日,25日由“工青婦”提交《群體訴求清單》,月底召開“四方議事會”商討解決方案。一般問題確保15天內辦結,重點難點問題成立專項小組聯動攻堅。每季度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未達標項目需整改并二次評議,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以九曲花街為例,有市民反映“壩壩舞”噪音擾民,曾引發多方沖突。區人大代表莫運波在接待選民后,推動將該問題納入“三方議事”議題,通過代表牽頭、群眾參與、部門協同的民主協商,最終促成各舞蹈隊達成共識,安裝智能音量控制器,實現從“沖突不斷”到“和諧共處”的轉變。
從管道堵塞到企業孵化,從老幼托育到企業融資,萬州以一個個基層單元為支點,撬動了民生實事的高效解決,也激活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讓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可感的日常。
第1眼TV-華龍網 陳雨/文
相關稿件: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