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身邊丨讓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煙火氣” 這個社區有妙招
2025-09-16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我在前進坡住了幾十年,熟人熟事特別好,唯一不好就是要爬樓梯,現在加裝電梯有了眉目,希望可以早點兒坐上電梯。”家住重慶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前進坡382號的齊阿姨笑著說。

這個建成于上世紀70年代的8層步梯房,加裝電梯是居民們的共同心愿,卻因意見難統一、流程不熟悉等問題遲遲沒有進展。
了解情況后,巴渝實踐站聯動街道、區住建委等職能部門,運用“渝里鄉商”六步議事法,組織6場居民議事會。從費用分攤方案到電梯品牌選擇,從施工監督到后期維護,所有爭議都被擺上臺面一一協商,最終達成共識,并妥善解決。
這是沙坪壩打造集成式標志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巴渝實踐站的生動實踐。在這里,立法意見征詢、司法審判、民主議事真正融入群眾身邊,“沉”在居民日常的煙火氣中。
“家門口議事”解民憂
今年8月中旬,前進坡一棟有著十幾年樓齡的老居民樓,遇到了件“堵心”事。先是二樓住戶發現衛生間下水緩慢,接著三樓、四樓……最終,整棟樓除了管道獨立的一樓外,幾乎所有住戶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堵塞、返水現象。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居民們愁眉不展,鄰里間也相互猜疑。
居民代表很快向社區反映了情況。社區第一時間聯系了專業的施工隊伍,請技術人員進行徹底勘察,并出具了詳細的維修方案。方案也同時帶來了現實的難題:預計費用需要15000元左右。

錢從哪里來?維修期間如何協調?為解決這些問題,社區組織召開了業主協調會。幾位熱心的樓棟長和黨員站了出來,在社區的鼓勵下,他們主動承擔了“自治牽頭人”的角色。成立了臨時的“治堵小組”,負責征求意見、解釋方案、溝通協調。
最終,經過近一周的充分協商和民主決議,業主們達成一致,同意共同出資,徹底解決這個“心病”。
在社區的人民調解案件進度表上,記者看到,這起調解進度顯示“調解成功”。居民間的矛盾得到了化解,管道問題也得到徹底解決。

同樣通過議事協商解決的,還有社區居民牽掛的防空洞改造項目。防空洞承載著幾代特鋼人的情懷,但因安全等原因長期關閉。在街道努力下,改造項目得以立項。
如何改造?實踐站組織居民協商議事,室內議事會和院壩會齊上陣。“要裝照明燈”“增加長椅”“擴寬納涼面積”,諸如此類的居民建議很多。改造進度及時公示在小區公告欄,讓居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有人聽、有人管。
“真的是非常高興,夏天有了‘天然空調’房。”社區老居民彭榮富每場議事會都不落下,總會提出很多升級“天然空調”的建議,小到墻面顏色、增設茶水桶等設施,大道建成后如何管理等。
“民主不是空談,是實打實地解決問題。”中心灣社區黨委書記張義清說。截至目前,該實踐站已推動解決加裝電梯、防空洞改造等民生實事20余件,調解矛盾糾紛40余件,處理群眾意見153件,實現100%響應。

“一站多能”暖民心
在沙坪壩,巴渝實踐站的功能遠不止于“議事”。它還整合了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公共法律服務站、“暖新驛站”等多個陣地,形成“一場一廊一庭一微站”的法治服務集群,新業態勞動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在外賣騎手冉博眼里,中心灣社區巴渝實踐站不再只是送餐點,而成了他和同行們的“歇腳寶地”。站內“暖新驛站”提供空調、熱水、微波爐、充電插頭等便民設施。墻上的積分兌換機制讓騎手們可以通過參與工會活動兌換消費券、物品甚至生活服務。
更重要的是,這里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幫助。“以前被欠薪不知道找誰,現在直接來驛站有法律咨詢兜底,心里有底多了。”冉博說。

巴渝實踐站不僅以“暖新驛站”為紐帶打通權益保障“最后一公里”,更依托站內融合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功能,讓群眾參與到立法環節中去。
實踐站創新“三甄三譯”工作方法,把專業的法言法語轉譯為通俗的群眾語言,讓民意直通立法機關。
目前已對多部法規開展意見征詢,累計收集建議277條,被中央、市級立法機關采納。甚至還有1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受邀參與討論。
塔吉克斯坦學生阿里告訴記者:“我覺得中國的立法征詢很有意思,大家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到。”
中心灣社區巴渝實踐站民主基礎強,已有機融合代表站點、兩級基層立法聯系點、“141”基層智治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25個功能平臺,實現“共建促融、一站多用、優勢互補、成果共享”。
“基層民主”甜日子
中心灣社區的民主實踐是沙坪壩系統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建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沙坪壩區人大常委會以多跨協同的“四沉”措施,把代表派到家站點、把執法下沉鎮街中、把項目匯聚實踐站、把治理落在網格間,構建“上墻有形、入手能用、落地有聲”的基層民主新平臺,實現群眾參與真信、真用、真議、真享。

如今,在沙坪壩,“全過程人民民主巴渝實踐站”像一座橋梁,一頭連著立法機關、政府部門,一頭連著普通百姓,讓“全過程人民民主”變成了可知可感、可參與可受益的生動實踐。
在這里,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人大代表“掃碼可見”、立法建議“直通北京”、民生訴求“件件落實”的日常體驗。數據顯示,轄區各級代表線下線上接待選民頻次提升70%,覆蓋群眾率提升80%,已推動解決訴求600余件。
從一個樓道如何裝電梯、一根污水管如何暢通,到一個群體怎樣被尊重、一條建議如何被采納……在沙坪壩區中心灣社區,巴渝實踐站把民主的 “大道理”,變成了居民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小日子”,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街頭巷尾的煙火氣里落地生根,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踐中煥發勃勃生機。
第1眼TV-華龍網 陳雨/文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