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吸引力
2025-11-19 06:30:40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普益標準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場存續現金管理類凈值型產品規模在6.5萬億元左右,而去年12月末的規模在7.3萬億元以上,規模下滑較為明顯。
在低利率環境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優勢在收窄。一直以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憑借高流動性、收益穩健等特點,深受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關注。然而,受底層資產收益下降等因素影響,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年來的收益呈現下滑趨勢。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今年以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下滑,主要受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監管對投資范圍與杠桿率的嚴格限制,以及高息同業存款渠道收窄等多重因素影響。
從行業數據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波動,對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與投資靈活性也造成一定影響。隨著投資者對活錢管理需求的增長,日開型理財產品憑借更寬的投資范圍、更高的收益彈性與靈活的運作機制,逐漸成為投資者替代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優選,展現出較強的吸引力。普益標準研究員劉思佳認為,近年來部分投資者申購意愿或發生改變,出于對收益性的訴求,部分現金管理類資金或向每日開放型非現管產品方向轉移,在理財市場中的規模占比逐步提升。專家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日開型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可能高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審慎選擇。
為提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吸引力,今年以來,光大理財、興銀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以期擴大市場份額。理財公司在試水“零費率”或超低費率產品的同時,新增中小銀行為理財代銷機構,持續拓寬銷售渠道。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蘭溪農商銀行財富中心主任章淑婷認為,中小銀行加快與理財公司代銷理財合作,通過配置多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優化服務等舉措,既能有效防止資金流向其他投資渠道,又能主動優化資產結構、降本增效。
盡管現管類產品短期內面臨一定挑戰,但長期來看,對于有日常消費提取與緊急用款需求的投資者來說,活錢管理作用依然重要。劉思佳認為,接下來,對于理財公司而言,現管類產品的戰略地位或從過去的“規模主力”轉為“基礎配置”,且部分頭部機構已率先開啟產品結構優化。通過豐富多元的產品結構提升規模增長動力,打造多元化“固收+”產品體系,挖掘權益、黃金、跨境資產等多類資產配置價值,更好滿足投資者對于收益彈性的需求。(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責任編輯:劉佩蘭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