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工程、四大場景、四個階段 武隆荊竹村的鄉村振興“三重奏”
2025-11-15 21:19:0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紅莉)清晨的仙女山云霧繚繞,海拔1200米的“無有圖書館”飄來濃郁咖啡香;高山上的“尋夢園”里,游客正在采摘新鮮的水果;傍晚的草坪上,本土音樂人冉鎮的音樂會上飄起火鍋的麻辣鮮香;天坑深處,工人們正在打造首個“天坑里的足球場”……
這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屬于聯合國認證的“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武隆荊竹村。誰能想到,二十年前這里還是個石漠化嚴重、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的“空心村”。如今,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人才密碼”“場景革新”和“產業升級”的三重變革,實現了從傳統農業村落到國際旅游目的地的華麗轉身。

從原村民到“云”村民
“四民工程”解鎖人才密碼
荊竹村的振興,始于一場深刻的人才變革。
“現在不一樣了,以前大家能出去就不會回來。”2021年大學畢業正趕上家鄉旅游業蓬勃發展,冉義杰毅然回到荊竹,成為歸原小鎮“深秋里”的民宿管家。現在他在家門口就獲得了與城市相仿的收入,生活開銷卻少很多。從“走出去”到“雁歸來”,被改變的還有冉義杰的家人。歸原小鎮建起后,母親在民宿餐廳做幫廚,有了穩定工資,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父親在景區門口開了家小超市,吃上了“旅游飯”。一家人的團聚與新生,圍繞著家門口的旅游業,在歸原小鎮里穩穩落地。成為了“原村民素質提升”最生動的注腳。
新村民筑巢引鳳,帶來資本與全新理念。如“七仙閣·津蟾洞”生態餐廳負責人李橋,自2021年起全身心投入生態資源保護與利用。他打造的津蟾洞項目不僅與村集體建立固定分紅機制,每年就地消化村民農副產品20余萬元,還吸納80余人就業,其中70%為當地村民。2024年,他個人出資20余萬元拓寬村道,并幫扶困難村民修繕房屋,形成“新村民出資出智,原村民就業增收”的共贏模式,展現出新村民的責任擔當。

云村民廣泛云集,線上發力。通過線上平臺,4萬多名“云村民”成為荊竹的“遠程智囊”。他們通過“云上荊竹”電商平臺,讓高山糯玉米、老臘肉、特色水果等優質農產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國消費者的餐桌,2024年,僅直播達人李思穎一個團隊就定向收購農產品超150噸。
榮譽村民領銜帶動。中國工程院院士、蠶學遺傳育種專家向仲懷作為荊竹村的榮譽村民,不僅帶來了技術,更帶來了產業的希望。他的科研團隊篩選出的高山水果品種,帶動周邊發展果蔬5000余畝,年經濟效益超千萬元。
懸崖邊喝咖啡、坑里踢足球
“四大場景”重塑鄉村體驗
荊竹村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出令人驚嘆的消費新場景。
懸崖邊喝咖啡,浪漫!在懸崖邊的“無有圖書館”,游客可以一邊品嘗現磨咖啡,一邊欣賞云海翻涌的壯麗景色。這個建在懸崖邊的文化空間,已成為年輕人最愛的打卡點。
高山上摘水果,安逸!高山上的“尋夢園”里,游客正在體驗采摘的樂趣。近年來,荊竹村建成“尋夢園”等高山特色產業園8個,發展高山特色水果1500余畝,糯玉米等高山果蔬2500余畝,年產值約3000萬元。
音樂會上吃火鍋,爽翻!本土音樂人冉政一個夏天辦了70多場音樂會,在夏夜星空下,音樂聲混雜著火鍋的麻辣鮮香,刺激著游客的每一根神經。現場還設有方便村民展銷自家的土特產品的鄉村市集,游客們一邊享用地道火鍋,一邊欣賞精彩演出,創造著“吃著火鍋唱著歌”的美好記憶。
坑里踢足球,不是夢!著力文旅+體育,荊竹村合理利用當地特殊喀斯特天坑地貌,策劃打造“閃耀七星”喀斯特戶外運動勝地,目前其中代表性項目天坑藝術足球場已經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荊竹村還摸排梳理懸崖、森林、溶洞、天坑以及星空、云海、日出、晚霞,高濃度的負氧離子等特色生態自然資源,策劃包裝了10余個總投資近4億元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打造文旅體驗新場景、新體驗、新業態,全力培育富民增收的生態旅游產業集群。

從空心村到最佳旅游鄉村
“四個階段”實現產業蝶變
從留不住人的“空心村”到聯合國認證的“世界最佳旅游鄉村”,荊竹村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據仙女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鵬介紹,荊竹村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轉型升級:從靠烤煙脫貧的“首富村”,到發展休閑農業的“轉型期”,再到文旅融合的“提升期”,最終邁入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
這場轉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2025年1-10月,全村接待游客近38萬人,旅游綜合收入約9500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139萬元,同比增長51%。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570元,同比增長4.8%。

產業升級的步伐仍在加速。總投資200萬元的魯渝現代農業研究院集科研、實驗、培訓、展覽于一體,為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樂源果蔬加工產業園建成后將擁有年加工鮮果10萬噸的能力,實現從原材料供應向高附加值制造的轉變;“云上荊竹農文旅發展公司”,帶動47戶村民發展民宿產業,統一運營品牌,形成市場化運作機制……這些項目正在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
從人才集聚到場景創新,從產業升級到效益提升,荊竹村用二十多年時間譜寫了一曲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這個曾經的“空心村”,如今正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鄉村的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