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25國才會 | 支持人才創業還能做什么?來看國才會的嘉賓們怎么說→
2025-11-15 19:45:0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姜念月)11月15日,2025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開幕,來渝出席大會的中外嘉賓們圍繞人才引進與科技創新展開深入探討。他們一致認為,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是激發人才活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幫助科創群體創新創業
重要的是推動科研成果實際轉化
塞爾維亞科學、技術發展與創新部國務秘書瑪麗亞·格尼亞托維奇認為,幫助科創群體創新創業,重要的是推動科研成果實際轉化。她表示,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塞爾維亞也已經啟動了一系列科研領域雙邊合作項目,比如聯合進行科研攻關,也推動青年人才流動計劃。下一步,希望能為科學家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華訪學、來華學習,推動塞爾維亞的發展。同時,也希望舉辦更多的活動,有更多的機會來到中國學習。

此外,瑪麗亞·格尼亞托維奇提到,將與重慶科學院等一系列企業、科研機構合作,推動設立科技轉移辦公室等實際項目,坐下來仔細探討,規劃未來的發展合作伙伴關系,比如說農業、衛星遙感領域、量子領域等領域。
人才創新生態的建設
離不開奮斗、熱愛與支持
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王興興介紹,宇樹四足機器人產品原型是他在碩士期間設計的X Dog,開創了全球低成本、高效能足式機器人技術方案的先河。在過去的9年多時間,他們的產品已經成為最近幾年全球四足人形機器人出貨最多的公司,而他們研發的機器人也登上了2025年蛇年央視春晚,成為全世界標志性科技文化新符號。

王興興回憶,AI和機器人在前幾年的關注度很低,這個行業一步步從冷門走到熱門,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就是優秀人才,而要培育更多人才,離不開人才創新生態的建設,最重要的是鼓勵年輕人發現熱愛的方向,并持續努力奮斗。
“在我的中學時,就用家里的各種廢棄材料做航模、做發動機,這一切都是因為熱愛。”王興興說,正是這份熱愛支持他度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時刻,并最終開創了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機器人的技術路線。
此外,王興興認為,還要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分階段給予年輕人必要的支持。他說:“無論給大學生一些科研項目經費支持,或舉辦各種科技創業比賽,又或者一些創業啟動資金,都是很好的策略,是建立人才創新生態很不錯的方法。”
向AI企業開放更多的數據資源
讓初創企業迎來成長發展的機會
牛津大學資深教授、重慶郵電大學榮譽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表示,在全球活躍用戶排名前十的AI公司當中,有6家來自中國。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發展勢頭強勁,但AI初創企業的市場份額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也就是說中國AI創業者正面臨重大的機遇,如果AI創業者能夠抓住機遇的話,可能幾年后會涌現出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AI初創企業。

但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同時表示,這場AI基礎設施投資浪潮也帶來了兩個挑戰,首先巨大的需求推高了價格成本,頂級計算芯片的價格飆升,數據授權的費用暴漲。另外一個挑戰是關于能源,這些新增的數據中心將消耗巨大的電力,需要大量的發電投資。他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向AI企業開放更多的數據資源,無需要求其支付高額的數據費用,小型的AI初創企業將會真正迎來成長發展機會。
從新體制、新方法、新機理、新材料入手
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發展
綠色低碳是本次大會聚焦的重要議題之一。對此,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表示,綠色低碳的概念指的是直接跟碳減排、綠色能源、節能密切相關的產業。而重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大,這意味著在節能減排方向具有獨特優勢。如果要進一步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建議從新體制、新方法、新機理、新材料入手。而相關的原始創新型人才,則是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產業積蓄。

同時,他建議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程度,比如進一步提升國際化宜居社區的建設,有利于國際頂尖人才的加盟。此外,還可以考慮以產學研結合新型研發平臺發揮作用,以此更好地推動產業發展。
建設一個好的轉化平臺
讓科技創新成果能夠在重慶生根
在本次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就生命科學的發展提出建議,她表示要為科研成果創造建設一個非常好的轉化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科技創新成果能夠在重慶生根,能夠更好地發展,最后更好地造福老百姓。

除此以外,人才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根本。李蘭娟說:“尤其是要讓年輕人能夠接觸到互聯網的各種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理論,讓他們的知識和水平不斷地提高,去開拓創新。”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