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項指標全市第一、多類金融機構占全市一半 渝中加速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
2025-11-13 19:55:3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舒婷 陳紅莉)今(13)日下午,渝中區召開“十四五”期間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亮出系列數據、成果,展示渝中區在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我們持續提升金融集聚能級、培育新興金融業態、完善金融服務鏈條。”發布會上,據渝中區產業發展促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蔣倩介紹,“十四五”期間,渝中區構建起了多層次、廣覆蓋、高質量的金融機構體系。目前,已匯集各類金融機構462家,較“十三五”末增加43家,機構集聚密度保持全市領先,其中包括國民養老保險、友邦人壽、中郵證券等總部型機構20余家、總量達193家,涵蓋全市1/2的政策性金融機構、2/5的全國性商業銀行、1/2的保險公司、1/2的金融租賃公司、3/4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3/4的期貨公司、1/3的要素市場,以及全市唯一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持牌征信公司。
從核心數據來看,截至今年9月末,渝中區本外幣存貸款余額1.41萬億元,其中綠色貸款余額1940億元,分別較“十三五”末增長34.5%、133%,綠色金融發展勢頭強勁。預計2025年保費收入超過4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70%以上。保費收入、綠色債券余額、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等14項指標保持全市第一。
其中在綠色金融方面,渝中區搶抓全市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區機遇,推動氣候類金融賦能新能源、綠色交通等重點領域。據渝中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何俊鋒介紹,在氣候投融資方面,“十四五”期間滾動入庫項目21個,涉及投融資需求48.7億元,推出了“排污權抵押貸”產品、“節水貸”、“船舶貸”等產品。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渝中區同樣交出成績單。以科技金融為例,渝中區引導金融資源向“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416”科技創新布局等重點領域傾斜,建立“股貸債保擔”聯動的全方位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5.9%,為科技創新企業從孵化到產業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作為轄區的四大國有集團之一,渝中區產業發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許世維介紹,企業錨定渝中區“431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目標,充分發揮資產、資本“雙重”優勢,通過招商、投資智庫平臺等方面,精準賦能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
此外,在普惠金融方面,渝中區打通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最后一公里”,構建1.6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創新推出“助企貸”“文旅貸”等五款政銀合作產品,累計為8562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76.5億元,有效緩解經營主體融資難題;在數字金融方面,加速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建成系統內首家智慧銀行、建成零碳“5G+”智能銀行,揭牌運營數字金融“一平臺三中心一機制”。
為更好服務金融機構發展,渝中區持續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金融發展環境,包括高標準打造西部金融中央法務區,建成全市唯一支付便利化示范區,高水平承辦中新金融峰會、央視財經“西部金融中心之夜”等重磅論壇活動等。同時,大力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在企業上市培育、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深化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蔣倩表示,“十五五”期間渝中區將持續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見效,持續深化“智融惠暢”工程,著力打造具有鮮明渝中辨識度的金融體系,進一步強化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的責任擔當,不斷提升金融集聚能級、創新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水平,為全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更大力量。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