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觀巴渝:網絡名人“渝”見新重慶 見證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5-11-10 06:00:0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沒想到重慶的智能制造這么震撼!這里的工廠比科幻電影還要有未來感。”一名知名政經博主在走訪了重慶的智能制造企業后,迫不及待地在微博分享了這段感受。他的短視頻在平臺上迅速獲得超高點贊,網友們紛紛留言:“重慶智造,YYDS!”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重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發展答卷。在這個時間節點,由重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V觀巴渝——網絡名人重慶行”活動如期舉行。12位粉絲總量近億的市內外網絡名人走進兩江新區、沙坪壩區,深入重慶的園區、企業、社區,就如何傳承弘揚紅巖精神,踐行改革使命,圍繞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用腳步丈量這座城市的現代化進程。
從重慶大學防空洞里的歷史刻痕到賽力斯智慧工廠的機械臂舞,從社區里的“新”客廳議事會到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的數字大屏,考察團在行走中捕捉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瞬間,通過他們的獨特視角,向全網展現著新時代新重慶的活力與魅力。
智能制造:現代化產業體系“重慶樣本”
作為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重慶正在加快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在這場產業變革中,智能制造正成為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此行探訪的多個企業含“科”量極高,正是觀察重慶如何將創新動能注入傳統制造業的絕佳窗口。
在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機械臂精準舞動、AGV小車自如穿梭的場景,令見多識廣的網絡大V們也驚嘆不已。
這座規劃用地面積約1177畝的超級工廠,是重慶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重要布局。據介紹,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按照“中國制造2025”及物聯網標準建設,關鍵工序100%自動化,其包含整車制造四大工藝及部分零部件生產區域,擁有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特征,可生產中高端智能網聯汽車。

“這完全顛覆了我對汽車工廠的認知。”一名網絡名人在短視頻中感嘆,超級工廠直觀反映了重慶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成效。
青鳳科創城內,重慶大學工業母機創新研究院正在書寫著科技自立自強的“重慶故事”。作為重慶市重點打造的創新平臺,這里匯聚了多家鏈主企業的技術力量,致力于突破高端數控機床領域的技術瓶頸。
“我們要讓中國制造有自己的‘工業牙齒’!”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四寶的這番話,讓網絡名人們深感共鳴。一名博主發文寫道:“在重慶,我看到了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實力。”
不遠處的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則是重慶在大健康產業布局的重要落子。
據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中智醫谷研究院副院長羅亞雄介紹,這里聚集著院士2人,國家級優秀中青年專家25人,博士120人。團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6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中心成員承擔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金委重點項目等課題10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4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112項。
同樣,在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視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座艙、智慧教育、智能辦公等創新產品令網絡名人們目不暇接。
其母公司視源股份是全球知名的以交互智能與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交互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顯示、交互控制和連接技術領域擁有領先地位,獲得了國家工信部的三個單項冠軍產品的榮譽,并連續8年榮登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

視源股份重慶戰略資源部負責人楊蘭召介紹,公司選擇將西部總部落子兩江新區,正是看中重慶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和優越的營商環境。在重慶市場,公司除了主營電子部件、未來教育、企業服務、商用顯示、算力設備、智能硬件之外,正依托系統集成、音視頻處理、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發力汽車電子領域,推出車規中控屏、儀表、車聯網及智能座艙、音頻及車燈燈板、控制器等產品方案。
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種機器人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其生產基地,多款防爆四足機器人、防爆輪式機器人、防爆掛軌機器人正在有序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測試。這些“重慶造”機器人即將奔赴國內外多個高危場景,執行安全巡檢任務。
“今年以來,產品咨詢量及銷量都在持續增長中,預計全年銷量會比去年翻一番,目前生產基地一直處于滿產狀態。”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企劃總監張喆介紹。
從整車制造到工業母機,從生物醫藥到智能終端,網絡名人們看到了一條清晰的產業鏈升級路徑。這些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更是重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鍛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承載體,展現了從“重慶制造”邁向“重慶智造”的清晰路徑。

開放樞紐:內陸開放高地“重慶實踐”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重慶正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中心,重慶在推進制度型開放方面進行著積極探索。此次走訪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正是解讀這座城市如何突破地理限制、變身開放門戶的關鍵。
站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展示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顯示著重慶通往一百多個國家的物流線路。“這里不僅是貨物的集散地,更是經貿往來的大通道。”展示中心講解人員說道。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是重慶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家戰略、踐行內陸開放戰略的重要承載地,是中歐班列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策源地,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沙坪壩片區,規劃面積35.5平方公里,已建成22平方公里,完成投資890億元。
園區內布局有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興隆場特大型鐵路編組站兩大鐵路設施,設有鐵路口岸和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建成投運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是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承載地,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已成為我國南向西向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

這些設施共同構成了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四梁八柱”,為重慶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滿俄、渝甬四向國際班列已開行國際班列線路63條,輻射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56個港口。
通道的暢通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貿易增長。高效的物流網絡為“重慶造”汽車加速出海提供了強勁動力。
重慶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重慶市汽車出口額達337.3億元,展現出堅實的出口規模。其中,電動汽車出口表現尤為亮眼,前三季度出口額為97.9億元,增速高達69.1%,已成為重慶外貿重要的新增長點。重慶讓越來越多的“重慶造”汽車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以前說‘蜀道難’,現在這里是‘渝道通’。”一位參訪網絡名人感慨道。依托“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重慶正在實現從“過路經濟”向“樞紐經濟”的轉型升級。
網絡名人們通過此訪深刻感知到,重慶的開放不僅是地理通道的拓展,更是發展視野與城市能級的躍升,為內陸地區開放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重慶方案”。

數字治理:超大城市治理“重慶答卷”
作為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重慶正在用數字化手段破解“大城市病”治理難題,走出了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此行調研的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以及基層社區,共同展示了在新形勢下,如何讓城市運行更聰明、更高效、更溫暖。
在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實時跳動著城市運行的各項數據。“這里匯聚了112類、2.37萬余個風險點的實時信息,構建起‘感知預警、決策處置、監督評價’的閉環工作機制。”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朱江說,智慧大腦讓城市治理“一網統管”。
“這套系統讓城市治理既精準又高效!”參加活動的一位政務新媒體負責人贊嘆道。據介紹,通過“1510分級處置”機制,這里實現了群眾訴求按期處置率98%以上,滿意率提升至91.74%的亮眼成績。

城市治理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在沙坪壩區土灣街道模范村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客廳議事會正在進行。土灣街道模范村社區黨委副書記吳莉娜和社區居民、外賣騎手圍坐一堂,共同商討社區治理難題。“我們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社區共建者。”一位美團騎手的話道出了新就業群體的心聲。
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李聰介紹,沙坪壩區創新推出新就業群體“友好鎮街”建設,將12萬新就業群體納入基層治理網絡。通過建設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提供子女托管、技能培訓等七大服務項目,有效增強了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新就業群體是城市發展重要的生力軍,也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對象。沙坪壩區按照市委統一安排部署,把友好場景建設融入“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著力構建“1+10+X”友好場景體系,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集成式、多功能的服務。
從區級“大腦”的智慧決策到社區“細胞”的溫情共治,重慶的超大城市治理呈現出“剛柔并濟”的鮮明特色。 這套體系不僅提升了應急處突的效率,更在日常生活中增進了社會和諧,讓數字化轉型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展現了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方向。

紅色血脈: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精神引擎”
紅色是重慶最鮮明的底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慶正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紅色基因煥發時代光彩。此次活動中,網絡名人們從舞臺、遺址和網絡空間等多個維度,體驗了重慶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承。
在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的演出現場,網絡名人和現場觀眾被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深深打動。這部劇作自上演以來已接待觀眾超百萬人次,成為重慶紅色旅游的一張新名片。“這種藝術化的表達,讓紅色文化直抵人心。”一名網絡名人在觀演后動情地說。

在重慶大學防空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巖壁上的歷史刻痕訴說著“愈炸愈強”的堅韌精神。“這里不僅是歷史見證,更是精神傳承的重要場所。”重慶大學現場講解人員說,這里才開放不久,可參觀者已經絡繹不絕,成為大學生、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
在數字賦能下,紅色文化和正能量也在線上創新傳播。重慶麥芽傳媒有限公司,考察團看到了紅色文化的創新表達優秀案例。
麥芽傳媒推出的《長公主駕到》《火種》等作品,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紅色文化,其中《長公主駕到》在抖音播放量達億級,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在重慶,紅色是永恒的底色,創新是躍動的亮色。”一位網絡名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片英雄的土地,正在書寫新時代的傳奇。”

三天的走訪結束,網絡名人們的創作仍在繼續。網絡名人的博客和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在他們的鏡頭和筆觸下,重慶的發展圖景愈發清晰:這里是智能制造的創新工場,是聯通世界的開放樞紐,是智慧治理的示范高地,這里更是紅色基因的傳承之地。
“堅韌、忠勇、開放、爭先”——以紅巖精神為重要內核的重慶城市精神,正轉化為新時代重慶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推動著這座城市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正如一位網絡名人所言:“重慶的故事,是中國的縮影。這里的每一步發展,都在為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寫下生動的注腳。”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燊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