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為媒 文脈潤心 “新時代兒歌創作與傳播工程”成果發布活動在南川區舉行
2025-11-05 18:28:1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鄧的 汪新)11月3日至4日,“新時代兒歌創作與傳播工程”成果發布活動在重慶市南川區舉行,精心策劃了新時代兒歌童謠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入選作品發布儀式、“重慶文學公開課”進校園、作家采風等系列環節。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八、九屆副主席高洪波,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何向陽,中國作協《文藝報》總編輯劉颋;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白冰、劉丙鈞等出席活動。

入選作品發布:佳作揭曉凝聚創作力量
11月3日下午,“新時代兒歌創作與傳播工程”入選作品發布儀式順利舉行。該工程由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指導,文藝報社、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新華出版集團、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自1月22日啟動以來,吸引全國近萬名創作者踴躍參與,收到近萬件充滿創意與溫情的應征作品。
經過嚴格評審,50余件佳作脫穎而出,其中4人獲特別獎、3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9人獲三等獎、31人獲優秀獎。活動現場公布了獲獎名單并為創作者頒獎,南川區隆化一小、巴蜀南川實驗學校、隆化六小、南平小學被授牌成為“新時代兒歌傳承實踐點”,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姍姍、宋瀟凌、畢然受邀擔任南川區特聘作家。
儀式上,組委會還發布《繁榮發展新時代兒歌創作倡議書》,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自覺做真善美的傳播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攜手為新時代兒歌創作傳播注入更多活力。
高質量發展座談:共探兒歌創作傳播新路徑
發布儀式前,專家、作家們就“新時代兒歌童謠高質量發展”開展了座談。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立足“十五五”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以“創作升級、傳播破局”雙輪驅動,共同探索中國兒歌童謠在內容生產、媒介融合、國際傳播等維度的系統性發展新生態。同時對未來兒歌童謠新方向的展望、對融合出版突破路徑的探尋、對破圈與國際化傳播策略進行研討,凝聚共識,激發靈感,為繁榮發展新時代兒歌童謠注入新的動能。

專家們認為,在創作層面,優秀兒歌應在可塑與自由、真實與幻想、口語與詩性之間保持張力。兒童文學不應將兒童視為被塑造的對象,而應尊重其作為獨立主體的存在狀態。在傳播層面,多位專家建議,應強化兒歌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應借助視頻化、碎片化的傳播趨勢,將優秀兒歌譜曲、改編為兒童劇廣泛傳播,并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形成合力,建立兒歌特色學校,加強家長教育。
座談會議共識認為,推動兒歌高質量發展需要創作、出版、教育、傳播各環節協同努力,共同培育兒歌創作的良好生態,為兒童提供更優質的精神食糧。
校園公開課堂:文學浸潤點亮顆顆童心
作為活動的核心實踐環節,“重慶文學公開課”進校園成為滋養孩子們文學素養的主課堂,讓兒歌文化在互動與體驗中落地生根。

11月4日上午,“重慶文學公開課”同步走進南川區三所學校。隆化一小內,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小雨姐姐以“魔法小課堂”拆解閱讀與語言表達技巧,強調親子閱讀中“全身心陪伴”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領悟”;巴蜀南川實驗學校里,兒童文學作家劉丙鈞以經典寓言為引,分享創作“共鳴”的秘訣,闡釋兒童非功利性閱讀的“無用之用”;南平小學的操場上,重慶市作協副主席鐘代華帶領千余名師生齊聲朗誦《紙船》《會走路的樹》,近距離解答孩子們的閱讀寫作困惑,還贈送簽名新作《月亮開花》,播撒文學種子。
此前,部分作家還赴南川東街、山王坪文學實踐點進行了采風。南川獨特的市井煙火與自然畫卷,為兒歌與兒童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想象空間。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