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工友被一碗湯請回家 南川這樣用“刨豬宴”烹出文旅新路子
2025-11-05 15:57:4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夢婷)秋意漸濃,南川區南平鎮紅山村卻熱氣升騰——當大鐵鍋的咕嘟聲與老工友的笑語聲交織在一起時,一碗刨豬湯,讓整個初冬都洋溢著暖意。
11月4日,“南川請你來吃刨豬湯”文旅消費季(以下簡稱“刨豬湯文旅消費季”)開幕式在紅山村舉行。近兩百名老工人循著熟悉的香氣返鄉,這場以民俗為名的盛宴,不僅喚醒了巴渝大地“殺年豬、品鮮湯”的集體記憶,更將曾經為南川建設揮灑青春的老工人們邀回故土,讓一碗湯的熱度,轉化為一座城的“留量”。

一條路的回溯
從“生產熱土”到“情感原鄉”
上午10時,陽光灑在紅山鑄造廠斑駁的廠門上,老工友們在此開啟了一段名為“歸鄉之旅”的行程。從廠區車間到職工宿舍,再到當年的百貨商店,每一處舊址都成為鮮活的記憶載體。
“這里,是我當年開機床的地方。”一位老工友指著空曠的車間舊址,聲音微微發顫。在職工宿舍樓下,幾位老人仰頭辨認著當年的窗口,歡聲笑語中夾雜著感慨。

在這群老工友中,73歲的張鋼華格外動情。“我是1969年來到廠里,那時候才17歲。”她站在辦公室的舊址前告訴記者,“1995年,我是最后一批離開的工人。如今,我總是跟晚輩們講起當年的奮斗故事,更是告訴晚輩們要努力奮斗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這條回溯之路,每一步都踩在記憶的開關上。宿舍樓前,老姐妹們相擁,辨認著彼此臉上的歲月痕跡;百貨商店舊址,有人興奮地比劃著當年搶購緊俏商品的盛況;子弟校的操場上,仿佛還能聽到當年孩子們下課鈴響后的追逐打鬧。

南川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走老廠區”的路線是南川對工業文脈的系統性梳理與活化,它不僅是懷舊,更是將沉淀的集體記憶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可傳播的文旅資產。
當老工友成為故事的講述者,舊址成為情感的載體,一段“熱血鑄魂”的崢嶸歲月便從歷史中走出,也為接下來的那碗湯,注入了厚重的情感底味。
一碗湯的乾坤
從“鄉土儀式”到“感恩盛典”
正午時分,刨豬宴正式開席。大鐵鍋架在旺火灶上,湯汁奶白,鮮香撲鼻。這碗集齊“全豬精華”的刨豬湯,在川渝文化中素有“團結湯”之稱。老工友們圍坐一堂,碗中升騰的熱氣,氤氳了過往的歲月。

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正忠代表南川區向老工友們表達感謝,南川從未忘記把最美的年華獻給這片土地的人們。
當一碗碗刨豬湯端上桌,老人們舉碗相慶。碗沿碰撞的,是數十年的沉浮歲月;湯汁流淌的,是割舍不斷的鄉土情誼。宴席間,老工人們分享青春故事,集體高唱《咱們工人有力量》,這是奮斗精神的無聲傳承。
宴席的煙火氣,同樣感染了聞訊而來的游客。來自重慶中心城區的攝影愛好者劉女士用鏡頭不停捕捉著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她告訴記者,自己本來是來拍民俗的,卻記錄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溫情團圓。“這碗湯里熬的是滾燙的人情味,比任何風景都動人。”劉女士說。
一場集的延伸
從“瞬間流量”到“長久留量”
這場團聚,既是有溫度的“接力棒”,也是有效率的經濟“加速器”。宴席周邊,“金佛山178時令風物集”文旅集市同步開啟。
本地的臘肉、香腸、方竹筍等農特產品,以及此前通過“178村晚”、“渝超”等賽事活動已打響名氣的木涼鎮銘雪臘肉、民主鎮“潘羊子”等,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爆款”。現場的網絡直播同步進行,把“南川文旅甄選”好物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將現場的“煙火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
一系列活動,清晰地勾勒出南川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以情感為紐帶,以文化為底蘊,最終導向產業的發展和城市的升維。本次刨豬湯文旅消費季,與之前成功舉辦的“渝超”足球聯賽、金佛山178鄉村村晚、金佛山登山賽等品牌賽事與活動,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多元的“體育+文旅+農業+康養”生態系統。
南川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川正積極推動“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品牌建設。全區布局的金佛山滑雪、滑翔傘等55個戶外運動項目、126個露營基地和8個康養項目,正通過這些充滿活力的節點被串聯起來。
從金佛山的山水奇觀,到紅山廠的歲月深情,再到東街的現代懷舊,南川正致力于為游客提供超越單一觀光的沉浸式微度假和康養體驗。這一碗刨豬湯,“烹”的不僅是食材,更熬煮出一種深入肌理的城市溫度,讓瞬間的流量,沉淀為長久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