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平安鎮:小紅薯鋪就村民致富路
2025-11-04 21:40:1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黃歡 通訊員 趙勇 冉鴻)11月3日,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平安鎮平安社區的紅薯種植基地里,村民們忙著采挖、分揀紅薯,延綿山間的薯田呈現出一派豐收盛景。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站長、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科技特派團甘薯產業組組長、西南大學教授傅玉凡帶領的科技特派團團隊也來到現場,實地察看高淀粉紅薯的長勢與品質。

誰能想到,如今撐起當地農戶“錢袋子”的紅薯,曾是“山高坡陡石旮旯”里僅能果腹的“糊口糧”。受制于品種老化、技術滯后等問題,這一傳統產業長期效益低下,發展陷入瓶頸。2022年,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幫扶工作組深入彭水田間,精準施策開出三劑“科技良方”,讓昔日“靠天吃飯”的紅薯地變身“高產科技田”。
——“芯”革命破品種瓶頸。引進渝薯27、濟薯25等高淀粉新品種,替代傳統低產品種,淀粉出粉率直接提升超30%,為后續加工增值打下基礎;
——“智”技術提生產效能。推廣“大壟早栽稀植”核心技術,配套科學管理模式,實現畝均節本增效逾300元;
——“巧”套種拓增收空間。創新“甘薯/煙草”“甘薯/玉米”種植模式,讓土地、光照、肥料利用率提升40%,綜合畝產值成功突破6000元。
在科技賦能與示范基地帶動下,平安鎮構建起“村集體+企業 +農戶”的發展模式,連片種植高淀粉薯1200畝、鮮食薯800畝,實現機械化耕、種、收全覆蓋。同時,當地建成苕粉加工廠,開發寬苕皮、晶絲苕粉等產品,入駐珞美超市專柜,形成“產學研銷”一體化產業鏈,讓紅薯從“鮮薯售賣”向“精深加工”升級,附加值大幅提升。
“過去鮮薯每斤只賣幾毛錢,現在加工成產品后價值翻幾番!”國旭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國旭算了一筆賬:種植高淀粉紅薯后,以淀粉1萬元/噸的市場價計算,每畝地可增收超1000元。實實在在的收益,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

如今,平安鎮通過三重機制讓致富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合作社提供機械化“一條龍”服務,推動紅薯畝產達2300公斤,戶均增收1500元;加工廠創造近100個就業崗位,讓留守婦女、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精準幫扶,助力其通過種植紅薯穩定增收。比如村民張維開種植7畝紅薯,靠“賣淀粉+養豬”年增收近萬元,成功支撐起家庭開支。
從品種改良到技術升級,從單一種植到全鏈發展,彭水平安鎮用科技為紅薯產業注入新動能,讓這一傳統“土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不僅撬開了致富門,更鋪就了一條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