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雙城篇丨共繪雙城記新圖景 從“兩頭跑”到“一地辦”
2025-11-03 11:10:50 來源: 上游新聞
開欄語:
你是否感覺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多了,推窗就能見綠?是否發現昔日的“黑臭河”清了,又見飛鳥翩躚?你是否感覺外賣包裝上的食安封簽越來越常見?可能也發現交通網越織越密,到渝東南渝東北越來越便捷……
“十四五”即將完美收官,“十五五”新征程將開啟。這5年,重慶發生著“看得見、摸得著”的溫暖變化,點滴的“小確幸”匯成高質量發展的“大拼圖”。
上游新聞推出《“十四五”答卷》系列報道,記者走進山城的大街小巷和山野田間,用筆和鏡頭記錄下身邊的鮮活變化,盤點5年來寫在巴渝大地、暖在百姓心間的精彩答卷。
第七期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看川渝如何攜手共謀“雙城記”、共畫“同心圓”。
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15年落戶川渝高竹新區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過去,辦稅可不容易——得在四川鄰水、重慶渝北兩地來回跑,遇到材料不齊時,還得反復折騰。

變化,從2021年開始。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后,川渝兩地涉稅業務實現了“一廳通辦”“線上辦理”。原來需要跑半天甚至一天的事,現在10分鐘就能搞定。企業還能精準享受兩地推送的稅費優惠政策,發展底氣更足。
“十四五”這五年,是見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啟動到深化發展的五年。迅華公司辦稅體驗的跨越式提升,正是川渝兩地相關部門打破行政壁壘、攜手推進服務一體化的生動縮影。“雙城效率”用便利與溫度,書寫著“便民惠企”的時代答卷。
雙城“政策精準達”激發企業活力
“生產成本低、行政效率高,這是新區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在高竹新區稅務征管服務中心大廳,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瑋對這里的“雙城速度”大加贊賞。
這家2015年落戶新區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主營汽車內飾塑料件開發、制作與組裝供貨,如今生產規模已超40萬套,年產值突破4000萬元,其中85%以上的產品都銷往重慶,深度融入雙城經濟圈產業鏈條。
談及在新區的發展感受,王瑋最直觀的體會是“稅費服務越來越便捷,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他回憶,企業剛成立時辦理稅收業務,得在鄰水、渝北兩地間來回跑;后來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入駐,實現了稅費業務“一廳通辦”;如今新大廳建成“線上輔助+后臺兜底”的智慧服務體系,“從‘跑兩地’到‘跑一廳’再到‘線上辦’,每一次升級都讓企業“少跑腿、更省心。”
這種不斷優化的服務,不僅讓企業感受到了新區的“氣象”,更體會到了雙城協作的“速度”。王瑋說:“這股勁兒也激勵著我們企業敢拼敢闖。”2021年以來,在兩地稅務部門“政策找人”機制的支持下,企業累計享受西部大開發、小微企業發展等各類稅費優惠超150萬元。“真金白銀的支持,為我們擴大生產、提質升級注入了強心劑。”王瑋對此感到十分振奮。
“進一家門,辦兩地事”10分鐘搞定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作為全國首例跨省域(重慶、四川)實體化運行的共建改革試點項目,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以來的一項重點改革事項。該服務中心于2021年10月掛牌成立,集成“一塊牌子、一個大廳、一個團隊”,讓兩地納稅人繳費人“進一家門,辦兩地事”。
2024年6月,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遷至新址后,進行了“去柜臺化”改造。走進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里已經全面取消了前臺窗口,探索推行“一般業務線上輔助辦理、復雜業務后臺兜底辦理”的服務模式,實現了智慧化辦稅。進廳辦理業務的納稅人、繳費人可以通過智慧倉得到兩地征納互動營運中心團隊的在線支持,資料掃描上傳后線上全域流轉,實現“高竹一點,辦川渝全域”。
目前,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承擔轄區內2500余戶納稅人、10.7萬繳費人的稅費服務,成立以來,已累計向納稅人繳費人提供線上線下辦稅服務超30萬筆,資料報送減少95%;平均辦稅時長從兩地跑的3小時,壓縮為一廳通辦10分鐘。
經過五年深耕,兩地稅務部門已累計統一川渝兩地稅費政策執行口徑9項,川渝毗鄰地區政策執行口徑更是達到80項。從納稅申報流程到稅收處罰標準,曾經可能讓企業“犯迷糊”的差異點,如今都有了“一把尺子”的明確答案。政策的協同效應,正實實在在惠及萬千市場主體。
發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慶跨省貿易金額同比增長4.8%,其中川渝兩地貿易金額同比增長5.9%。重慶對四川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5%,從四川的采購額同比增長5.2%,越來越多川渝企業在統一的政策環境下順暢做買賣,跨省合作的“路”更順了,做生意的“心”更定了。
“虛擬綜窗”快速通辦成渝跨省辦事更高效
“原以為辦理該事項需兩地來回跑,沒想到掃一下碼就辦成了!”正在成都高新區政務大廳咨詢辦理異地醫保的重慶市民陶女士興奮地說道。因工作變動她從重慶高新區的總公司調到成都高新區分公司,然而醫保關系卻一直在重慶。聽說兩地醫保可以互認,她趕緊帶著相關材料來到成都高新區政務大廳。

窗口工作人員通過“虛擬綜窗”,對陶女士的相關材料進行掃描并遠程傳送到重慶高新區,對方審核后將結果通過系統立即反饋。現場還可以通過屏幕看到重慶高新區方面的系統操作,隨時進行三方溝通,大大地節省了時間,非常方便!
據了解,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年來,兩地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上不斷發力。探索打造新一批川渝跨區域數字化場景應用試點。截至今年7月,兩地已構建營業執照“異地互發”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居民身份證換領、公積金互認互貸等355項高頻服務實現“川渝通辦”,更多協同事項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渝昆高鐵縮短重慶至川南時空距離
李鴻,一名來自四川宜賓的大學生,目前就讀于位于重慶永川的重慶智能工程學院。回想起剛上大學時,從家到校需乘坐約3個小時大巴車的經歷,他感慨萬千:“現在,我只需一個半小時的高鐵就能直達學校對面的永川南站,真是太方便了!”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鐵渝宜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高鐵線路不僅結束了渝西川南之間無鐵路直達的歷史,更將重慶至瀘州、宜賓的高鐵最快旅行時間分別壓縮到了26分鐘和48分鐘。

作為“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渝昆高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永川南站,作為成渝高鐵和渝昆高鐵的重要節點,自渝昆高鐵渝宜段開通以來,便以其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成為了連接永川與成都、重慶中心城區以及川南地區的重要樞紐。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川渝人以及在兩地都有業務布局的企業,都從新線路的開通中受益。渝昆高鐵全長699公里,起于重慶西站,止于昆明南站。其中,渝宜段長192公里,它的開通不僅意味著永川將一舉成為重慶除中心城區之外的首個擁有時速350公里“雙高鐵”通道的區縣,更將加快推動永川融入全國高鐵網。
GDP總量9.68萬億與民生福祉的雙向奔赴
今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實施的收官之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民生同頻共振,交出亮眼答卷——GDP五年連跨三級,2024年達9.68萬億元,今年有望沖刺10萬億,占西部超30%的經濟增量,與百姓的美好生活需求雙向呼應、同步兌現。

萬億增長的每一步,都踩實民生“安心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超900家企業,80%本地配套率讓“川渝造”惠及尋常家庭,更串聯起上下游海量就業崗位;代謝性血管疾病重點實驗室研創國際水平診療技術,大幅降低糖尿病截肢率,讓優質醫療資源扎根群眾身邊。
萬億增長的每一程,都點亮生活“幸福感”。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實現新發展,2024年成渝兩地金融業增加值超4500億元、占GDP比重達8.2%。成渝金融法院辦結超3萬件金融案件,結案標的超550億元,為百姓“錢袋子”筑牢安全屏障;“資足常樂”等文旅品牌走紅,年互訪游客超1億人次,讓巴蜀韻味填滿每一段休閑時光。

未來,川渝兩省市將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雙城經濟將繼續以增長動能托舉民生期待,讓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向奔赴更有質感。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 資料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責任編輯:陳丹丹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