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神舟二十一號出征蒼穹 設計標識的川美師生受邀現場觀摩
2025-11-01 11:19:3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林楠)“由川美設計的標識馬上就要跟著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飛天啦!”10月31日23時44分,作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的設計者,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顧欣、2024級設計學研究生董恬受邀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觀摩神舟二十一號發射任務,親眼見證了張陸、武飛、張洪章三位航天員穿著印有自己設計標識的宇航服飛向太空。

在神舟二十一號發射成功后,董恬同學和顧欣教授第一時間分享自己在現場的心情和感受。
顧欣談道:“發射的指令聲響起后,火箭伴隨著劇烈的轟鳴聲騰空而起,現場也爆發出陣陣驚嘆!由川美設計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發射任務標識,終于伴隨著三名航天員升上天空,我們期待這次航天任務圓滿成功,英雄早日凱旋!”

董恬激動地說:“親歷火箭發射的震撼現場,我們心潮澎湃,倍感榮光。衷心感謝本次標識征集活動,讓我們的設計能隨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一同遠征星河。這份殊榮,必將激勵我以服務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為創作導向,用更多優秀作品回報時代。”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設計的主要元素由航天員頭盔、天文儀雙圓環、地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中國空間站組成,整體采用軸對稱構圖,將焦點匯聚于視覺中線,自上而下串聯各核心元素,觀看視線流暢自然。
標識的頭盔為球形設計,在頂部鐫刻“2025”,彰顯任務年份。面窗上方,神舟二十一號與空間站于星光中成功對接,組合體下方映照祖國大地,寓意家國情懷。環繞頭盔的兩圓環,既似古代天儀,又象征宇宙星體,傳遞中國人探索宇宙的永恒追求。標識簡潔而富有深意,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展現中國航天人的勇氣與決心,以及對宇宙無限奧秘的永恒探索精神。

在構思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的初始階段,設計團隊就對多種航天元素進行篩選,最終將航天員頭盔確定為創意起點。早期設計草稿重點強調頭盔的立體感與結構性;經過多輪嘗試后,為強化標識的莊重感與穩定性,團隊將頭盔調整為對稱的造型;在后續修改中,團隊還對整體色彩進行了系統優化,增強標識在不同媒介環境下的視覺辨識度與傳播效力。整體標識設計凝練了科技與傳承,彰顯了中國航天逐夢寰宇的探索精神與家國情懷。
據介紹,本次航天標識設計包含多個任務,由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段勝峰牽頭,多名師生共同參與,歷時一個月的集中創作與多輪打磨,產出并投稿80余件作品,共計4件作品入圍網絡投票環節。

在標識創作過程中,川美師生在系統調研國內外以往載人航天任務標識設計的基礎上,產出了多件優秀作品。其中,由孔焱冰同學與向海濤教授共同設計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周子涵同學與向海濤教授共同設計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黃湲媛同學與顧欣教授共同設計的天舟九號飛行任務標識成功入圍官方組織的網絡投票環節,并獲得了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頒發的紀念證書。最終董恬同學與顧欣教授一同完成的設計作品,被正式確定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
川美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載人航天工程需求為核心,該校優化“理論—實踐—成果轉化”三階課程體系,相關機構發布任務需求,師生團隊“真題真做”。師生共創成果中國登月服外觀與操作組件工業設計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參與設計的航天員出征靴、醫監醫保人員裝備等產品在神舟系列發射和返回任務中成功應用;學生設計作品被選定為神舟十七號、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成為高校參與國家重大工程的標志性突破。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