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常態化演出活動精彩紛呈 打造“不打烊”的城市文化盛宴
2025-10-30 06:30:29 來源: 三峽都市報
華燈初上,萬州城在長江波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近日,萬州區以“文化惠民、藝術潤城”為主題,推出一系列常態化演出活動,覆蓋劇場、街區、公園、游輪等多種場所,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從傳統川劇的鏗鏘鑼鼓到現代兒童劇的歡聲笑語,從百姓大舞臺的草根才藝到沉浸式話劇的震撼體驗,萬州正以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展現城市文化魅力,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這座城市沉浸在永不落幕的藝術氛圍中。

天生城文旅街區: 周周有戲,百姓舞臺綻放光彩
每逢周三傍晚,天生城文旅街區便開始熱鬧起來。舞臺燈光漸次亮起,照在觀眾期待的臉龐上。這里是萬州文化演出的重要陣地,每周三晚的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以綜合性節目滿足不同觀眾需求。一位帶著孫子的老人笑著說:“每周三我都來,節目不重樣,孫子看得可開心了。”
而每周五、六晚的萬州文藝“村超”活動,則將氣氛推向高潮。這個百姓大舞臺已成為各鎮鄉街道文藝隊伍同臺競技的樂園。上周末,來自長嶺鎮的民間舞蹈隊表演了《豐收舞》,隊員們身著傳統服飾,手持稻穗,舞步歡快有力,贏得陣陣掌聲。緊接著,川劇團的川劇變臉藝人登臺,一個轉身、一個揮手,臉譜瞬息萬變,引得臺下驚呼連連。聲樂、器樂、舞蹈、曲藝、戲曲、民俗、魔術、雜技、話劇、武術等節目輪番上演,這里沒有專業與業余的界限,只有對藝術的共同熱愛。
萬州藝術街區:非遺展示與惠民演出相結合
步入萬州藝術街區,青石板路兩側的傳統建筑與現代藝術裝置相映成趣。每周一至周五晚,這里同時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和非遺展示展銷。
在糖畫攤位前,手藝人李師傅以勺為筆,以糖為墨,手腕輕轉間,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便躍然而出。孩子們圍在攤位前,目不轉睛地看著這神奇的創作過程。“以前這些手藝只能在廟會上看到,現在每周都能欣賞到,還能親手體驗。”一位正在學習剪紙的年輕人說道。演出與非遺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南濱公園:萬州大講堂,講述城市故事
沿江而建的南濱公園,每周五晚便成為知識的海洋。這里以“以講為主、演講結合”的形式,開展萬州大講堂系列活動。上周五,文史專家王教授以“萬州:從古驛道到長江樞紐”為題,將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臺下,數百名聽眾或坐或站,專注聆聽,不時低頭記錄。
講至精彩處,三峽民歌隊的隊員們即興演唱起古老的船工號子,粗獷悠揚的歌聲在江面上飄蕩,仿佛將人們帶回到了那個帆影點點的年代。這種演講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講述萬州故事、傳播歷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實現文化潤心、文化育人。

專題劇場:傳統藝術與兒童劇并重
南浦劇場內,周一晚上的曲藝周周演準時開場。評書演員一桌一扇,聲音抑揚頓挫,將一篇故事說得扣人心弦。臺下座無虛席,老戲迷們閉目擊節,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而在復興劇場,每周五、六晚的川劇周周演更是場場爆滿。舞臺上,青年演員水袖輕拋,唱腔婉轉,臺下叫好聲不斷。
與此同時,三峽劇院每周六下午的兒童劇則為家庭觀眾帶來歡樂與教育并重的觀演體驗。舞臺上,三只可愛的小豬與“大灰狼”斗智斗勇,臺下的小朋友們時而緊張地攥緊拳頭,時而開懷大笑。劇終時,演員們邀請小朋友上臺參與互動,現場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特色場館:沉浸式演出與駐場表演
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每周三、五、日下午的方言話劇《移民金大花》沉浸式表演總能吸引大批觀眾。演出不再局限于舞臺,演員穿梭在觀眾之間,用地道的萬州方言講述三峽移民的感人故事。
金獅劇院每晚的旅游駐場演出則以雜技專題展演吸引游客駐足。頂技、蹬技、柔術,一個個驚險刺激的動作讓觀眾屏息凝神,又在表演成功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而在節假日夜晚,平湖游輪迎來三峽曲藝團的精彩演出。游輪緩緩行駛在平湖之上,窗外是萬州璀璨的夜景,艙內是韻味十足的曲藝表演,二者相得益彰,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水上文化體驗。

室外演出靈活調整 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萬州常態化演出活動注重靈活性與適應性。上周四下午,原本在天生城文旅街區安排的演出因突降小雨而臨時調整至室內,工作人員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現場公告告知觀眾,確保了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會根據天氣情況調整室外演出,確保觀眾獲得最佳觀演體驗。”活動負責人表示。
萬州通過常態化演出活動的開展,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選擇。下一步,萬州將繼續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讓藝術融入生活,讓文化點亮城市。在這座“不打烊”的文化盛宴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感受藝術帶來的感動與力量。
記者 向濤 文/圖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