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 “渝快碼”服務升級 刷碼乘車全市通用、優惠同享
2025-10-28 18:15:0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劉艷)今(28)日,重慶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發布消息,繼公共交通敬老卡(碼)全市通用后,即日起,重慶實施普通人群“渝快碼”刷碼乘車試運行。
凡持有重慶市社保卡的乘客,均可使用“渝快碼”在全市范圍內乘坐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過江索道等公共交通工具,并享受與普通實體卡完全相同的優惠權益,實現“一碼通乘、優惠同享”。
優惠和實體卡相同
“渝快碼”刷碼乘車全市通用
根據《重慶市“渝快碼”交通出行服務管理辦法》,2025年10月到12月,重慶將實施普通人群“渝快碼”刷碼乘車試運行工作。
凡持有重慶市社保卡的乘客,均可使用按照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重慶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統一規范生成的政務服務碼“渝快碼”,搭乘重慶市全市范圍內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過江索道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渝快碼”乘坐城市公共交通享受與當地普通實體卡相同的優惠權益,包括中心城區公交軌道9折與1小時換乘,軌道交通月累積消費滿100元7折、滿200元5折等全部優惠。
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表示,此舉改變了原交通出行卡、碼、證數據不互通、優惠不互享的格局,實現“渝快碼”在全市范圍內不同公交軌道線路互認互刷。
需要提醒的是,試運行期間,為保障普通人群“渝快碼”刷碼乘車高效運行,每日將邀請一批持有重慶市社保卡的用戶進行體驗,邀請數量根據用戶申請量動態調整,會在開通頁面進行提示。如在申請中遇到限額限制,可于次日再次申請。
七問七答
你關心的問題看這里
問:“渝快碼”刷碼乘車怎么支付?
答:“渝快碼”刷碼乘車當前僅支持社保卡金融支付渠道,需先到社保卡合作銀行各級網點開通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再開通“渝快碼”出行,建議社保卡綁定微信或支付寶,確保卡內有足夠金額。
問:如何激活社保卡金融賬戶?
答:一般需要攜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和社保卡,前往社保卡金融賬戶對應銀行辦理,同一銀行全市范圍任一網點均可受理。
針對高齡、重病、傷殘等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可提供上門激活服務,具體需向社保卡對應銀行咨詢并申請。
問:社保卡簽約“渝快碼”交通出行免密支付時,“渝快碼”注冊手機號與社保卡金融賬戶銀行預留手機號不一致怎么辦?
答:社保卡簽約“渝快碼”交通出行免密支付時,頁面顯示的手機號默認為“渝快碼”注冊手機號,若“渝快碼”注冊手機號與社保卡金融賬戶銀行預留手機號不一致,“渝快碼”交通出行免密支付簽約將會失敗。用戶可在“渝快碼”交通出行免密支付簽約頁面,將手機號修改為社保卡金融賬戶銀行預留手機號,修改后提交完成簽約。
問:行程支付失敗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
答:原因可能是支付賬戶余額不足,請檢查您在 “一碼享行” 綁定的支付賬戶余額,確保有足夠金額支付本次行程費用。網絡不穩定也可能影響支付過程。如果問題持續,可聯系 “一碼享行” 客服,并提供支付失敗的提示信息及相關訂單號,以便協助解決。
問:刷碼后,閘機或機具提示碼無效該如何處理?
答:確認是否使用的是 “渝快碼”,且該碼為實時生成,“渝快碼” 動態更新,不得打印靜態圖片使用。如果是截圖或使用了過期的碼,會出現此提示,請重新打開 “渝快辦” APP 生成實時 “渝快碼” 進行掃碼。若多次嘗試仍提示 “無效碼”,可能是碼生成過程中出現異常,關閉 “渝快辦” APP 后重新打開并生成 “渝快碼” 再試。若還是不行,請聯系客服說明情況。
問:“渝快碼”乘車試運行上線功能后期是否會有持續優化計劃?
答:“渝快碼”乘車試運行上線功能后期會持續優化,開通更多支付渠道。
問:辦理過程中有疑問有哪些咨詢渠道呢?
答:社保卡金融賬戶激活開通相關問題,撥打社保卡咨詢服務熱線023-12333;“渝快碼”申領及使用相關問題,撥打“渝快碼”咨詢服務熱線023—12345。
新聞延伸
如何開通“渝快碼”乘車功能?
第一步:“渝快碼”乘車目前僅支持社保卡金融支付渠道,因此需要開通社保卡金融功能。請仔細查看社保卡上注明的合作銀行,到合作銀行網點激活社保卡金融賬戶并存入一定金額用于支付乘車費用。
提醒:社保卡金融賬戶與醫保賬戶雖然共用一張卡,但資金賬戶相互獨立,醫保資金不能用于乘車費用支付,切勿混淆。
持有重慶市社保卡的乘客,可申請享受“渝快碼”刷碼乘車。外地社保卡未納入此次實施范圍。
第二步:在智能手機應用商店下載安裝“渝快辦”,注冊開通“渝快辦”賬號,并在“渝快辦”個人信息頁面完善身份證有效起止日期。

第三步:從“渝快碼”頁面進入“一碼享行”,選擇普通人群進行開通,按提示與重慶城市通卡支付有限公司、重慶交運城卡科技有限公司2家單位完成小額免密代扣簽約,即開通乘車功能。

提醒:如果開通過程中提示社保卡未激活,請返回第一步確認社保卡金融賬戶是否開通,或撥打社保卡咨詢電話進行咨詢。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