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城市日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智慧城市要回歸到人民的美好生活
2025-10-28 16:01:5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 李舒)10月28日,“人民城市 智繪未來”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渝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圍繞《以精細化、數字化賦能人民美好生活》作主旨演講,分享三個觀點。
人民的需求是城市智慧化的根本出發點
城市發展一直是文明的載體,哪里有文明,哪里一定有城市。吳志強指出,過去的城市發展中,不少決策由管理者代行,而數字化技術的普及,讓傾聽人民真實心聲成為可能。
吳志強舉例,在2016年做“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時,團隊直接采訪了500位當地的居民。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年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在北京副中心生活的人的心聲。采訪內容整理成視頻并開展數字分析,捕捉到百姓的真實需求與內心渴望。
“智慧城市、智慧技術必須要回到原點,要看得見、聽得到人民的心聲,找準讓他們真正快樂的核心所在。”吳志強說。

智能技術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城市發展的動力是有規律的,到今天已能清楚識別城市在什么地方是最有動力,什么地方沒有動力。
吳志強分享,以往不少城市管理者會傾向于重點布局河灣凸岸,但恰恰相反的是,全世界城市河灣凹岸和凸岸的大量數據分析顯示,凹岸的活力比凸岸的多3倍以上,凹岸能讓人民匯聚停留,可以看到兩岸更美好的場景。
“這并不是過去我們想到的凸岸就好,反而是這些規律讓我們做城市發展的時候,更加想到要按照城市固有的規律來做。”吳志強介紹,重慶也是這樣的,凹岸的活力遠遠比凸岸活力大得多。從老百姓聚集、房價各個方面來看,凹岸比凸岸好得多。現如今,還可以通過分析民眾在社交媒體的大量留言,進一步精準把握大家的偏好與快樂點。
全球協同創新構建人民城市的共同未來
目前,多個城市都在大量用新技術為人民服務,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不僅需要“用眼觀察、用耳感知”人民需求,更要“用腦挖掘”精準規律。
“這需要我們用心聯結全球經驗。這樣的經驗非常多,需要全世界人類一塊來交流各自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以此把全世界聯結在一起。”吳志強表示,智慧的城市,還是要回歸人、回歸美好生活,大家一起用AI的力量為全球的市民、為人類的未來共同繪制更加用心的城市。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