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深挖津沙抗戰文化內涵 擦亮英雄之城精神標識
2025-10-27 15:55:2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程雅琦)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津沙抗戰文化學術座談會”近日在重慶江津區舉行。來自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和黨史研究機構的3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研討津沙抗戰文化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此次高規格學術活動,是江津區委宣傳部系統性保護、研究和利用抗戰文化資源的一個縮影。
抗戰時期,江津白沙一帶與重慶沙坪壩、北碚夏壩、成都華西壩并稱為抗戰大后方川渝地區的“文化四壩”,形成了重要的“津沙文化區”。這里匯聚了國立中央圖書館等多所文教機構以及陳獨秀等近200位文化精英,為保存中華文脈、支持全民族抗戰作出了獨特貢獻。
近年來,江津區委宣傳部高度重視抗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將其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抓手。據江津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永芳介紹,全區已登錄抗戰遺址33處,是重慶市抗戰遺址數量最多的區縣之一。自2007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性修繕工程,并積極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徑。
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江津區委宣傳部著力推動抗戰文化研究走向深入。本次座談會匯聚國內頂尖學者,圍繞津沙文化區的歷史地位、文化貢獻和精神傳承進行了深入研討,形成了一批重要學術成果。與會專家認為,津沙抗戰文化區作為戰時文化內遷的典型代表,在大后方文化版圖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其蘊含的愛國精神、文化堅守和全民抗戰理念,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
為了讓抗戰文物“活”起來,江津區委宣傳部創新推進抗戰遺址的活化利用。在愛國將領夏仲實舊居“夏公館”布設江津抗戰歷史陳列展;在第二陸軍醫院舊址建設中等師范教育歷史陳列館;利用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打造江津玉加工教學點;引入民間資本將樂善堂建設為重慶善堂中醫藥博物館……一系列創新實踐,讓沉睡的歷史遺址煥發出新的生機。
江津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津沙抗戰文化研究闡釋,加強統籌規劃,建強人才隊伍,做好傳播交流,提煉具有江津特色的標志性學術概念,講好抗戰文化故事,為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貢獻更多江津力量。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