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閱讀燈 溫暖苗鄉路 黃方:用熱愛播撒書香種子
2025-10-26 10:27:57 來源: 彭水日報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閱讀不僅僅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方式,更是一種滋養心靈、提升自我的途徑。在彭水,有這樣一位閱讀“點燈人”:她用自己對閱讀的熱愛,播撒書香的種子,讓閱讀的光芒照亮苗鄉的每一個角落,也溫暖了無數鄉村孩子的成長路。她,就是奔走在閱讀推廣一線的黃方。

與書結緣
從個人熱愛到重拾初心
黃方與書籍的故事,要從她年幼時說起。
小學時,她拿出自己積攢的全部零花錢,只為買下一本心儀的畫畫書《詩人李白》。
中學時,她又用有限的生活費買下《唐宋詩詞鑒賞》,在“床前明月光”的吟誦里、“大江東去”的豪邁中,觸摸文字的溫度與力量。
少年時代,不管是經典名著還是通俗小說,都成了她最珍貴的“伙伴”,為她打開了一扇眺望遠方的窗。
然而,參加工作后,繁雜的教學管理事務讓她一度遠離書本。直到成為母親,她重新翻開繪本、童話書,在與孩子共讀的時光里,她找到多年的失落與倦怠的答案——她太久沒有與書籍“對話”了。
“一個人愛上閱讀不夠,要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在那一刻,黃方的心里種下了新的種子。當時正在森林希望小學任教的她,下定決心在學校推廣閱讀,讓孩子們通過書籍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深耕校園
讓閱讀成為最美的風景
2009年,黃方在森林希望小學開啟了她的閱讀推廣之路。致力于讓每一個孩子、每一位老師都喜歡上閱讀。
“我想讓孩子們知道,讀書不是任務,而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想讓老師們明白,閱讀能讓教育更有溫度。”
為了點燃師生的閱讀熱情,她從細節入手:與學生的交流中總會聊起自己最近讀的書,會問孩子們讀了什么書,是否有新書推薦;她在學校倡導“晨誦機制”,把精彩的晨誦場景寫成“校園晨誦”微博;中午的“定時午讀”更是成了校園里的固定節目……
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點燃了孩子們的閱讀熱情,也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
從2013年起,黃方牽頭舉辦“讀書節”,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故事;邀請家長來學校,和孩子一起做書簽、演課本劇;后來的讀書節更是花樣翻新——有“故事大王比賽”,孩子們站在臺上繪聲繪色地講書中故事,有“圖書漂流”,一本書在不同班級、不同家庭之間傳遞,扉頁上寫滿了讀者的感悟……
走出校園
讓書香飄進每一個角落
只在一所學校推廣還不夠,很快,黃方的目光跳出了森林希望小學的圍墻。
她發起“新教育螢火蟲彭水分站”,深入鄉村學校、農家書屋開展閱讀活動;與擔當者行動公益基金會合作,在全縣鄉村學校建立 “班班都有圖書角”,讓孩子們在課間、午休或閱讀課上隨時接觸各類書籍。
在阿依苗寨的院壩里,幾張板凳圍攏成簡易“課堂”,她與當地居民坐在一起,結合鄉村家庭教育實際,圍繞家庭教育,向大家講解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并倡導“閱讀要從小抓起”。
“以前總覺得孩子還小,閱讀不著急,聽黃老師這么一說,才知道從小培養這么重要!” 阿依河社區居民王林玉感慨道。
她還和縣圖書館合作,策劃“悅讀未來·周日有約”公益活動,每周日為孩子們讀繪本、教家長親子閱讀技巧。每周三的讀書分享會,更是吸引了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參與。
正如分享會成員唐麗娜所說:“輸出其實是最好的輸入,先閱讀再分享,不僅收獲知識,也在傳遞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黃方常說,“有書讀,是閱讀的基礎;好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讀好書,讓閱讀真正帶來收獲。當這三點都做到了,自然就會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如今,在她的努力和帶動下,全縣的閱讀氛圍日益濃厚——800多個圖書角遍布鄉村學校,創新的讀書活動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加入閱讀推廣的隊伍。
她點燃的,不只是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更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希望之光。
記者手記
在采訪黃方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她對閱讀的熱愛,更是一種執著的信念——讓閱讀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用“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來形容她很是貼切,從年少時用零花錢買書,到成為母親后重拾書本,再到奔走在閱讀推廣的路上,黃方用行動詮釋了“閱讀點燈人”的真正含義。
在校園里,晨誦聲、翻頁聲,是最動聽的音樂;在鄉村院壩里,幾張板凳圍成的課堂,讓閱讀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連。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就能匯聚成推動全民閱讀的強大力量。閱讀不應該只是學校的任務,更應成為每個家庭、每個社區、每個公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黃方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見、傳遞和延續。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