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民建會員雷雨:從文物守護者到女童“向陽燈”
2025-10-20 16:42:2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劉雯)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澎湃浪潮中,無數實干者以專業之力守護文化根脈,以溫暖之心傳遞社會溫情。來自大足石刻研究院的民建會員雷雨,便是這樣一位 “雙向奔赴” 的踐行者 —— 她既是深耕文物保護一線的工匠,以初心為盾,為大足石刻筑起堅固的“防護屏障”;亦是心系女童成長的公益使者,用點滴行動點亮孩子們的“向陽之路”。在文化傳承與公益關懷的雙賽道上,她以獨特的“她風采”,書寫著民建會員的責任與擔當。
自投身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工作以來,雷雨便與這片承載千年歷史的石窟結下了不解之緣。世界文化遺產北山摩崖造像第 176-180 號窟段的滲水問題,曾是困擾行業數十年的 “頑疾”:裂隙中滲出的水不斷侵蝕巖體,造像開裂、剝落的風險與日俱增,千年瑰寶面臨著“失色”危機。當國家文物局批準該窟段搶救性保護工程后,作為現場負責人的雷雨,毅然扛起了“守護千年石刻”的千斤重擔。危巖體加固、山體坡面防水、滲水裂隙注漿、隧洞泄水孔施工…… 每一項任務都是對專業能力與意志品質的雙重考驗,她卻始終迎難而上,不曾退縮。
為避開景區游客高峰,不影響游客參觀體驗,雷雨帶領團隊每天晨曦微露便奔赴施工現場。在高峻陡峭、臺階密布的山巖間,她用“腳底板”丈量每一處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隱患。遇到機械無法施展的區域,她牽頭規劃材料搬運路線,精細調配人員分工,確保施工高效推進;面對“重量大、體積長”的膨潤土防水毯,她反復測算受力與搬運路徑,最終確定“12 人協作抬運”方案,帶領團隊頂著烈日、踏著山路,用 40 分鐘走完 500 多米崎嶇路段,讓防水毯完好無損地抵達施工點;在人工開挖土方追索滲水裂隙時,她提出“分段開挖、精準排查”策略,讓工人的每一鍬、每一鎬都“有的放矢”,既精準鎖定了裂隙位置,又避免了人力與時間的浪費,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在查找造像本體滲水點的關鍵環節,雷雨更是盡顯專業素養。她深入分析滲水成因,創新結合紅外線溫濕度測量儀器、物探高密度電法與現場監測數據,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在本體后山崖壁揭露地層裂隙,并采用“封堵 + 導水引流”的組合方法,成功阻止裂隙進一步滲水,從根源上解決了滲水難題,確保了文物安全。施工期間,即便遭遇雨季,山體存在滑坡風險,她仍義無反顧地攀崖核查工程質量,以 “全局觀”把控施工節奏,用“精細化”破解各類難題。當工程順利竣工,看著造像徹底擺脫滲水剝落的威脅,重新煥發生機時,她總是笑著說:“每解決一道難題,都是在為文物延續生命,這份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如果說文物保護是雷雨的“專業堅守”,那關愛女童便是她作為民建會員的“溫情延伸”。作為民建大足區綜合三支部的一員,她始終牢記 “會員應扎根群眾、傳遞溫暖” 的初心,把對文化的熱愛,化作了對下一代成長的關懷。近年來,她積極踐行“石刻伴成長”女童關愛行動:針對大足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缺乏物資與陪伴的問題,她四處奔走募集書籍、文具、生活用品,親手將這些“愛心包裹”送到孩子們手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結合自身文物保護工作經歷,她還走進校園課堂,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解大足石刻的歷史淵源與藝術價值,讓女童們在了解家鄉文化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自信、自強”的成長信念,在心中種下“愛家鄉、傳文化”的種子。
曾有家長疑惑地問她:“你本職的文物保護工作已經夠忙了,為什么還要額外投入這么多精力關注女童成長?” 雷雨的回答堅定而真摯:“文物是歷史的‘活化石’,需要我們用心守護,才能讓千年文明永續傳承;而女童是未來的‘向陽花’,需要我們用愛滋養,才能讓她們健康快樂地長大。能讓千年石刻永葆光彩,讓孩子們笑著追逐夢想,這便是我人生中最珍視的價值。”
在專業領域,雷雨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她長期負責保護工程現場管理工作,同時深耕石質文物本體修復研究,近兩年更是在科研領域碩果累累:不僅參與多項重點研究課題,還先后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5 篇(其中包含核心期刊論文);此外,她還受邀作為嘉賓,參加國家文物局在敦煌、云岡、龍門舉辦的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學術研討會,提交學術論文 1 篇,并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登上國際學術交流舞臺發言 1 次,讓大足石刻的保護經驗走向世界。
而“石刻伴成長”行動,她也從未間斷。她所在的文物保護團隊也屢獲殊榮:先后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重慶市科技局《仁心 匠心 —— 點亮石刻之光的文物醫生》大賽一等獎、“重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保護修復團隊” 等稱號,這份榮譽的背后,是團隊每個人的堅守,更是雷雨用行動凝聚起的力量。
從石窟峭壁上的執著堅守,到校園課堂里的溫柔陪伴;從與冰冷巖體裂隙的“博弈”,到見證孩子們溫暖燦爛的笑臉,雷雨用專業與熱愛,在“守護文化”與“傳遞溫暖”之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人生道路。這位大足民建會員的故事,正以“大足石刻工匠精神”傳遞著堅定的力量,以無私溫情點亮著希望的燈火。在現代化新重慶的壯美畫卷中,她仍在繼續書寫著屬于“她力量”的溫暖篇章,為文化傳承與公益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責任編輯:趙鐵琥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