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友圈|四川自貢喚醒“呆腦獸” 智能仿生恐龍“智造”新未來
2025-10-21 06:00:2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追光之下,一只復原度極高的智能仿生“四足華陽龍”緩緩抬頭,發出穿越億年時空的嘶吼。它邁著穩健的步伐,頸部靈活轉動,清澈的眼眸中倒映著千年燈城的璀璨光華……
2025年9月30日晚,以“驚奇自貢·探秘龍鄉”為主題的第四屆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游節在四川自貢華商國際城盛大啟幕。作為這場文旅盛會的重頭戲,自貢正式發布全球首批智能仿真恐龍機器人。
8款具備自主行走、智能交互能力的恐龍機器人集中亮相,展示著這座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等美譽的城市,正在進行著一場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創造的深刻變革。

鹽井深處藏龍骨 燈影搖曳塑龍形
自貢與恐龍的緣分被揭開,始于1915年秋。美國地質學家勞德伯克在榮縣西瓜山進行地質勘探時,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1972年,大山鋪農民在耕作時發現了“恐龍公墓”,這里經系統性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這里埋藏著包括峨眉龍、四川龍、鹽都龍在內的多個恐龍物種化石,其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堪稱古生物學界的奇跡。
1987年,中國首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在自貢拔地而起。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筑很快躋身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列,為自貢“恐龍之鄉”的美譽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自貢人的想象力從不囿于博物館的圍墻。自貢恐龍文化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守護歷史”,更在于“活化傳承”。這座城市憑借鹽業積淀的工業基因、彩燈淬煉的藝術靈魂,正在尋找新的表達。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天下第一燈”名揚四海的自貢彩燈工匠們,開始嘗試將恐龍元素融入燈會。最初,它們只是靜態的玻璃鋼雕塑,是燈組中的一個個場景配角。但這些栩栩如生的“巨獸”一經亮相,卻收獲了超出預期的驚嘆與喜愛。
“孩子們圍著恐龍燈看,半天都不愿離開!”一名老工匠回憶道:“每年的恐龍燈,都會成為燈會的亮點。”

市場嗅覺敏銳的自貢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工匠和企業家,開始將仿真恐龍從燈會的裝飾元素,分離成一個獨立的門類,催生出一個新的產業。
自貢亙古龍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其洪親身經歷了這一發展歷程。1996年,從一所中專學校畢業的郭其洪進入了當地一家率先制作仿真恐龍的企業工作。“我是學機電的,在這個企業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郭其洪說。
“仿真恐龍制造企業基本上是在彩燈行業中轉型發展起來的。”郭其洪說:“我們開始是用做彩燈的手藝,給恐龍‘重塑肉身’。”
彩燈匠人創造性地將彩燈制作的鋼架結構作為恐龍的“骨骼”,用裱糊技藝覆上“皮膚”,植入機械傳動裝置,讓“恐龍”的頭尾能擺動,還能模擬吼叫,讓仿真恐龍更為逼真,更富視聽沖擊力。
這些創新,讓自貢仿真恐龍產業從最初以靜態玻璃鋼雕塑為主的1.0時代,邁入到能夠“動起來”的2.0時代,就此踏上了征服世界市場的征程。
在自貢仿真恐龍2.0時代,產業迎來“井噴”式發展。自貢市形成全球最大仿真恐龍生產基地,聚集200多家企業,產品涵蓋景區展示、科研教學等領域,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全國95%以上、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匠心巧手鑄龍魂 智能科技破繭行
然而,盛景之下,產業瓶頸悄然浮現。
長期領軍全球市場,也讓自貢仿真恐龍產業遇到了天花板。同質化競爭、技術門檻不高、知識產權保護難等問題,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一位從業者頭上。傳統的仿真恐龍,在科技浪潮面前,似乎成了一只動作遲緩的“呆腦獸”。自貢的仿真恐龍產業,亟需一場深刻的“進化”。
進入2025年,隨著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自貢市大膽創新、勇于開拓,圍繞“人工智能+傳統產業”“文旅+工業+科技”發展思路,加快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當地政策引導下,一場“智改數轉”的產業革命悄然發生。以亙古龍騰、華龍科技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成為這次“二次進化”的先鋒。
“喚醒‘呆腦獸’的背后,是自貢本土特色產業與全國頂尖機器人技術的智慧結晶。”自貢高新區經濟運行局副局長厲沛霖說,通過自貢仿真恐龍傳統制造企業與深圳、成都等地知名人形機器人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優必選、樂森等一大批機器人科技企業落戶自貢,有力推動了具身智能與仿真恐龍的技術融合。

通過政府搭臺,推動現代科技企業與傳統恐龍制造企業深度合作,自貢將具身智能與傳統仿真恐龍有機結合,讓點線擺動的仿真恐龍迭代到能“走起來”的3.0時代,打造了全球首批智能仿真恐龍機器人,實現從展示道具變互動演員。
在第四屆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亮相的8款智能仿真恐龍產品,不再只是滿足于機械傳動的“形似”,而是開始追求人工智能賦能的“神似”。這些智能仿真恐龍能與人互動、能自主巡游,是集科技感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智能機器人。
自貢亙古龍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其洪在介紹其公司與自貢優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仿真恐龍產品時,語氣中難掩自豪:“我們突破了大型仿真裝置雙足動態平衡的行業難題。即使在受到外力沖擊時,它也能通過腿部柔順控制、步態調整及控制算法,保持穩定,堪稱‘推不倒的恐龍’。”
自貢華龍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首發活動中演示了多齒何信祿龍、和平永川龍等智能仿真雙足行走恐龍機器人。

自貢華龍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波告訴第1眼-華龍網記者:“這次發布的產品在高度仿生的形態與動作上實現了核心突破,高度還原的恐龍外觀與動作邏輯,實現了智能仿生恐龍穩定平衡的雙足自由行走,還能通過集成高精度傳感器以及先進的AI對話引擎,一鍵開啟多語互動對話。”
依托完整的創意設計、骨架制作、材料塑形、蒙皮上色等全產業鏈優勢,自貢企業能夠定制化制作可大可小、可高可矮、雙足四足等不同類型、不同體量級的智能“呆腦獸”。
自貢華龍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波對此感慨道:“過去,我們的恐龍走遍世界,靠的是手藝和性價比。今天,我們將靠技術和不可替代的創新能力打開新的天地。”
智造騰飛躍龍門 文旅融合繪新景
“第一代靜態展示的仿真恐龍實現了‘站起來’,第二代基礎動作的擺動恐龍實現了‘動起來’,今天我們第三代可移動智能仿真恐龍實現了‘走起來’!”自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長周耘在第四屆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用形象的語言為自貢仿真恐龍的迭代發展畫像,并表示:“今天的自貢,不僅有制造,更有創新和創意。我們正在加快第四代融合人工智能、自主感知的智能恐龍機器人的研發,讓恐龍真正‘活起來’!”
這一技術飛躍,正助推自貢“文旅+數字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自貢積極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智造深度融合發展。自貢市獲評中國最具潛力文旅城市,自貢高新區入選四川省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
作為擁有深厚恐龍文化底蘊和強大仿真恐龍制造產業基礎的“恐龍之鄉”,自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型企業在此落戶,推動傳統產業、傳統企業與新質生產力有效融合。
“我們堅持小切口、快節奏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鼓勵傳統優勢產業走高端智能、專精特新之路。”自貢高新區經運局副局長厲沛霖說,自貢仿真恐龍產業代表著首發經濟的又一創新實踐,通過新品首發帶動消費升級、驅動技術革新、引領生產轉型,最終形成帶有恐龍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今天的自貢仿真恐龍產業,不僅有制造企業,還有創新研發、創意設計能力,推動“自貢制造”轉變成“自貢智造”,打造出了一款款首發爆款單品。
仿真恐龍應用場景也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節慶展陳,涉及景區、燈會、主題樂園、商超、博物館、科研教育、影視基地等眾多領域。仿真恐龍走進博物館,成為孩子們的“活化石”老師;入駐主題樂園,成為吸引游客的“流量明星”;現身商超與體育賽事,成為引爆全場的“吸睛神器”。
立足當下,自貢正加快推動4.0技術的研發升級,致力于讓智能仿真恐龍機器人更加智能、更具“生命感”。
在自貢亙古龍騰和自貢華龍科技等企業內,第1眼-華龍網記者發現,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仍在抓緊研發和測試新技術。當下一只智能仿真恐龍邁出腳步,它承載的不僅是古生物奧秘,更是一座城市面向未來的創新與夢想。
未來已來,自貢正以創新之力重塑產業基因。在這片因鹽而興的土地上,“鹽、龍、燈”三絕正以全新姿態共舞,奏響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世紀交響。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燊 姜力菘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