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舒 李文科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舒)近年來,重慶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相關實踐備受關注。重慶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哪些突出成效、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10月17日,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肖慶華回答記者提問。

肖慶華介紹,重慶城市治理的經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大綜合一體化”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一方面,以“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打破體制機制壁壘,讓治理從“各管一段”變“協同發力”。另一方面,以數字賦能重塑治理手段,讓城市從“被動響應”變“主動服務”。

“大綜合一體化”是體制機制層面的改革,主要是強化綜合治理,統籌各部門、各層級、各區域、各方面的治理力量,著力解決城市治理碎片化的問題,實現從“碎片管理”向“綜合治理”的轉變。
具體工作上,重慶組建全國唯一省級層面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雙主任”的城市治理委員會,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局,區縣同步設立治理機構,建立完善統籌調度機制,把中心城區作為“大綜合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探路先鋒、重點區域,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交通、安全、執法、文明、服務、基層治理、城鄉一體化等城市治理領域的關鍵任務和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推行一體調度、一體治理、一體評價,匯聚形成綜合治理合力,為破解“大城市病”開出“重慶藥方”。
比如,重慶創新實施行政執法一體化改革,聚焦隊伍、事項、監管、監督、平臺五個一體化,市和區縣共撤銷275支執法隊伍,同時,開發全市統一的“執法+監督”數字應用以及掌上執法App,通過數字賦能,壓縮執法環節、減少執法時間、整合執法力量、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能。
數字賦能是治理手段的變革,主要是以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推動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用數據流打通決策流、業務流、執行流,提升多跨協同管理服務水平。
比如,重慶創設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市級中心設置黨建統領、經濟發展、設施運行、應急動員、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生態景觀、生產生活服務8大板塊,建立“感知預警、決策處置、監督評價、復盤改進”閉環工作體系,統籌開展數據歸集共享、應用上線貫通實戰和應急指揮調度。
目前已累計貫通應用340多個,超大城市設施安全運行、平安穩定風險管控、自然災害防減救等能力顯著增強。建成“渝快辦”一窗綜辦系統,聯通新生兒出生、教育入學、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13個“一件事一次辦”業務系統,市民辦事平均用時減少78%、環節減少85%、材料減少73%。
肖慶華表示,本次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以“人民城市 智繪未來”為主題,重慶的核心考慮是:既要展現重慶治理的“實踐成果”,更要傳遞“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理念,讓國內外嘉賓既能“聽到經驗”,也能“看到實景”。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