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建成全市首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 年處理能力1.1萬噸筑牢“舌尖安全”防線
2025-10-16 21:21:5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元麗 通訊員 王瑩 陳彬)10月15日上午,一輛密閉運輸車緩緩駛入重慶市南川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這座全市首個建成投用的現代化處理設施,在歷經3個月試運行調試后正式“上崗”。此舉標志著南川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邁入集中化、規范化、資源化新階段,為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提供了可復制的“南川樣本”。?

高溫化制+資源轉化
140℃滅活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在處理中心卸貨大廳,來自合作養殖場的收運車正完成精準稱重。身著全套防護裝備的工作人員對車輛及周邊環境嚴格消毒后,開啟艙門,病死畜禽通過專用密閉滑道直接進入預處理料倉,全程實現“無接觸”轉運。
?“整個處理流程的核心在于高溫高壓化制,原理類似‘超高壓滅菌鍋’。”處理中心辦公室主任譚華蛟介紹,料倉內物料經破碎后,將進入高溫化制罐,在140℃高溫、0.3兆帕壓力下持續蒸煮。這一過程可徹底滅活包括非洲豬瘟病毒在內的所有已知病原微生物,完全達到生物安全要求,從源頭杜絕疫病傳播風險。?

化制后的物料還將通過壓榨實現固液分離:液態部分經精煉可成為生物柴油或工業用油原料,固態部分則轉化為優質有機肥料原料。“以病死豬為例,處理1噸可產出約100公斤生物油脂和200公斤有機肥原料,真正實現‘變廢為寶’。”譚華蛟透露,該中心設計年處理能力達1.1萬噸,投用后每年可產出工業油脂約1100噸、生物有機肥約2200噸,資源循環利用效益顯著。
?“五位一體”閉環聯動
破解病死畜禽處理難題?
為確保病死畜禽收集、轉運、處理全流程可控可追溯,南川區創新構建“五位一體”聯動機制,由區畜牧獸醫漁業中心、保險公司、鄉鎮(街道)畜牧獸醫水產站、養殖場(戶)及無害化處理中心五方協同,打造從“養殖場報告”到“最終處理”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

“我們在河圖鎮、水江鎮等8個鄉鎮設立標準化收集點,配備專用冷凍儲存設施,就是為了讓養殖戶‘少跑路、好辦事’。”區畜牧獸醫漁業中心質量安全科科長薛君忠表示,養殖戶發現病死畜禽后,只需一個電話,專業收運隊伍便會駕駛專用密閉冷藏車上門,實現“產生即收集、收集即轉運、轉運即處理”,從根本上杜絕隨意丟棄、非法販賣等問題。?
與此同時,該機制還打通了無害化處理監管與保險查勘定損、理賠信息的互聯互通渠道,實時共享數據,大幅提升“保處聯動”效率與透明度,為養殖主體筑牢風險“防護網”。
多方受益獲點贊
官方駐廠守好“最后一關”?
新機制、新設施的落地,讓從業者切實感受到了便利與安心。神童鎮生豬養殖戶胡文華感慨道:“以前處理病死豬特別頭疼,深埋怕污染水土,還擔心被動物刨出來,既違規又不安全。現在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專業又省心,我們打心底里支持!”?

處理中心一線操作工劉師傅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剛開始工作時還有些心理負擔,但了解到整個處理流程科學嚴謹,能阻斷疫病、保護環境、保障食品安全,就覺得這份工作特別有價值。我們就是在為千家萬戶的餐桌安全和家鄉的綠水青山站崗!”
?為守住安全“最后一關”,區畜牧獸醫漁業中心已派駐官方獸醫駐廠監管,重點緊盯兩大關鍵環節:一是指導車輛、場地及人員的清洗消毒流程,確保出廠車輛絕對清潔、無病原體攜帶;二是核驗每一批次處理數據,確保所有接收的病死畜禽100%規范處置,堅決阻斷流向市場的可能,為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筑起堅實防線。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