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供智力支持 重慶構建起涵蓋院士、大師在內的設計人才隊伍
2025-10-16 12:36:3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稱為“星際穿越現實版”的白居寺長江大橋,不僅成為游客打卡的新地標,更對加強區域互聯、完善城市路網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10月16日上午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成效發布會上,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唐勇就“十四五”期間重慶在城建設計方面的舉措和成效進行了介紹。
“城市設計很重要,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這個城市精氣神外在的一個體現。”郭唐勇表示,城市設計是城市的靈魂,在“十四五”期間,重慶堅持設計為引領,推動山城江城獨特風韻與建筑美學的交相輝映,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重慶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構建了一支涵蓋院士、大師在內的設計人才隊伍。目前,全市設計企業一共有749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5萬個,設計人才隊伍以專業智慧執筆城市藍圖,為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首先,以設計鍛造精品、提升城市美學。
加強城市設計對城市界面的精細化引導和管控,在設計環節精心考量空間、色彩、材質等要素,用心打磨每一處城市場景,讓城市更顯山水人文之美與時代風尚之韻。
在重慶國際航空港,重慶將“鯤鵬展翅”設計理念融入江北機場T3B航站樓,讓交通樞紐成為展示城市美學的“第一窗口”。
在兩江新區龍興足球場,重慶巧妙融入“火鳳凰”“飛輪”等創意,打造具有重慶氣質的“足球殿堂”。
在化龍橋片區,重慶依托陸海國際中心打造城市地標,以“雙喜”幕墻勾勒嘉陵波光與山巒剪影。
——其次,讓設計扎根一線、服務民生。
大力推進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三師”團隊深入社區,沉浸式、陪伴式引導居民“照單點菜”,找準居民所需所盼,通過優化設計消除安全隱患,修繕公共空間,補齊無障礙和適老適幼等設施,在留住煙火氣、歲月感、書香味的同時,讓老街巷更有活力、群眾生活更有溫度。
例如,在江北區塔坪北倉片區,重慶注重保留街巷原有尺度,打造青年夜校、生活美學館、創意餐廳等一批全新城市空間,成為市民游客的青睞之地。“十四五”期間,重慶累計組織2539名設計師走進1928個社區提供專業服務,實現了區縣全覆蓋。
——第三,用設計引領變革、助力建筑業轉型升級。
持續迭代升級建筑設計標準體系,在軌道、橋梁等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廣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全領域、全過程數字化管理模式,積極發展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加快培育建筑領域新質生產力。
以重慶東站為例,重慶按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相較于傳統建筑,每年可以節約空調和照明用電618萬度,對應減排二氧化碳約2200噸,相當于種了14.7萬棵樹。
“十四五”期間,重慶市累計實施裝配式建筑近7000萬平方米,建成綠色建筑1.7億平方米。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