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新風貌 競技水平新突破 體育經濟新增長 城市更具活力 出門15分鐘就能健身
2025-10-15 06:18:23 來源: 重慶日報
10月14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體育事業發展成效。
“5年來,全市體育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目標規劃,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市體育局局長袁光燦介紹,“十四五”規劃所確定的新建改建體育公園,以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規模等14項指標已經提前完成。
每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000余場
為豐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重慶積極構建從大型場館到社區設施,從傳統項目到新興業態的多層次、全覆蓋的全民健身場地體系。
在豐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方面,建成龍興專業足球場等現代化大型體育設施,完成大田灣體育場等傳統場館的升級改造;推動“兩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銀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加大全市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力度,力保群眾在15分鐘路程之內找到可使用的公共健身場所和設施。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21平方米,位居全國前列。
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參賽需求,每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000余場,積極開展各種綜合性全民健身賽事。在全面加強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方面,推動設立各級協會817個,累計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9.8萬名。
實現國際冬季運動會金牌“零的突破”
在大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方面,重慶堅持開門辦體育,共建起29個全運會備戰項目。重慶的重點項目藝術體操首次獲得奧運金牌,射擊飛碟、武術散打、擊劍花劍、田徑競走等項目首次獲得亞運會金牌;2025年亞冬會越野滑雪項目獲得2枚金牌,實現重慶在國際冬季運動會金牌“零的突破”。
開工建設仙女山綜合訓練基地,力爭項目建成后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綜合訓練基地。建成市游泳跳水訓練館,并對市競訓中心的競走跑道等設施進行維修改造,著力改善運動員的訓練條件。
除了競技體育外,重慶還積極推動體教融合。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上,構建體校、學校、俱樂部“三駕馬車”并行的多元化培養體系。現在,全市大中小學普遍設置教練員崗位,有超過一半的學校開展了體育運動隊的日常訓練。每年市級及以上的青少年體育比賽和活動超過100場次,體育后備人才規模突破2.7萬人,“十四五”以來,累計輸送國家隊運動員277人次。
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速7.95%
“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速7.95%、增加值年均增速7.7%,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年均增長21.6%。2024年,體育產業預計總規模達830億元,年人均體育消費1950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舉辦區縣級以上體育賽事978場次,215.52萬人次參賽,3.4億人次觀賽,間接拉動消費超124.37億元。
為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我市成功舉辦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WTT重慶冠軍賽、足球世預賽等競技類國際賽事18場,直接或間接帶動消費超千億元。
在深化體旅融合方面,推出“跟著賽事去旅行”、都市鄉村體育嘉年華、冰雪運動消費季等80余場體育促消費活動,通過“體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動消費升級,促進產業互引,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賽事規模最大的地方業余足球聯賽,“渝超”于今年9月13日正式開賽。截至10月12日,完成比賽37場,吸引近40萬人到場觀賽,超600萬人在線觀看。賽場周邊的美食集市、消費集市等受到廣大市民群眾歡迎,體育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金鑫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張炬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