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亮成效 14項指標提前完成
2025-10-14 15:21:1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陳美西)今(14)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效。

市體育局局長袁光燦在發布會上表示,五年來,全市體育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目標規劃,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十四五”規劃所確定的新建改建體育公園,以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規模等14項指標已經提前完成。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體育動力,也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地方實踐。

“15分鐘路程內有健身設施”
全民健身邁上新臺階
在豐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方面。重慶積極構建一個從大型場館到社區設施,從傳統項目到新興業態的多層次、全覆蓋的全民健身場地體系。建成了龍興專業足球場等現代化大型體育設施,同步完成了大田灣體育場等傳統場館的升級改造,為承辦高水平賽事和開展大型群眾性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動“兩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銀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在城市社區、公園中加密配建小型健身設施,加大全市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力度,力保群眾在15分鐘路程之內能夠找到可使用的公共健身場所和設施。
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方面。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迫切的參賽需求,各類賽事蓬勃開展,每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000余場,積極開展重慶市全民健身運動會、重慶市智力運動會、重慶市老年人運動會等綜合性全民健身賽事,指導各區縣積極舉辦社區運動會,現在,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穩定在47.6%以上,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非常高。
在全面加強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方面。加大社團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單項協會在健身指導方面的專業力量,推動設立各級協會817個,這些協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培訓、賽事和交流活動,成為推廣普及運動項目的重要專業力量。同時,重慶持續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已累計培訓指導員9.8萬名。
29個項目備戰全運會
競技體育實現新突破
著力提升競技水平。重慶堅持開門辦體育,采取與國家隊共建、與省市聯辦、市隊區辦、市隊校辦等形式,共建起29個全運會備戰項目,有效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這期間,重慶的重點項目藝術體操首次獲得奧運金牌,射擊飛碟、武術散打、擊劍花劍、田徑競走等項目首次獲得亞運會金牌,2025年亞冬會越野滑雪項目獲得2枚金牌,實現我市在國際冬季運動會歷史“零的突破”。
加強服務提升保障水平。積極借助重慶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等本地單位的科研和醫療力量,探索體醫融合新賽道,推進訓科醫復合型團隊建設,為運動訓練提供堅實保障。開工建設仙女山綜合訓練基地,該項目建成后力爭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綜合訓練基地,在進一步改善我市高水平運動員訓練備戰的同時,還將承擔田徑、拳擊、跆拳道、摔跤、柔道等項目國家隊來渝轉訓任務。建成了市游泳跳水訓練館,并對市競訓中心的競走跑道等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著力改善運動員的訓練條件。
加強青訓夯實人才基礎。積極推動體教融合,現在,全市的大中小學已經普遍設置了教練員崗位,有超過一半的學校都開展了體育運動隊的日常訓練,教練員的加入使體育教學和訓練更加專業化。同時,積極為青少年搭建競技交流平臺,每年市級及以上的青少年體育比賽和活動超過100場次,通過以賽促訓、以賽育才,體育后備人才規模已經突破了2.7萬人,“十四五”以來,累計輸送國家隊運動員277人次。重慶還注重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體育課程、大課間活動、保健操全面開展。目前,全市青少年身體素質明顯改善,體質健康達標率達到97%以上。
18場國際賽事帶動千億消費
體育經濟實現新增長
“十四五”期間,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速7.95%、增加值年均增速7.7%。2024年體育產業預計總規模達830億元,年人均體育消費1950元。
深化區域協同發展。重慶聯合四川省體育部門,共同成立成渝體育產業聯盟,并成功舉辦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攜手打造“巴山蜀水·運動川渝”體育旅游休閑消費季等品牌活動。通過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推動兩地體育資源互通共享、賽事聯動互認、市場協同開發,有效促進了區域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
大力發展賽事經濟。先后引進并成功舉辦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WTT重慶冠軍賽、足球世預賽等競技類國際賽事18場,每年舉辦群眾體育賽事2000余場,直接或間接帶動消費超千億元。僅今年的重慶馬拉松、WTT重慶冠軍賽就帶動交通、餐飲、娛樂、住宿等相關行業收入近70億元。
深化體旅融合。“跟著賽事去旅行”、都市鄉村體育嘉年華、冰雪運動消費季等80余場體育促消費活動,通過“體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動消費升級,促進產業互引,助力鄉村振興。比如在北碚金刀峽、豐都南天湖、南川金佛山、萬盛黑山谷等地方,賽事期間通過將閑置農房改造為民宿,既滿足了運動愛好者的住宿需求,又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點,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體育事業關乎人民幸福,關乎城市活力。未來,我們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讓體育發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更多體育力量。”袁光燦說。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邵煜晟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