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文科 梁浩楠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10月14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論介紹,近年來按照“全災種、大應急”的發展要求,在改革中創新、在融合中發展、在實戰中提升,初步構建了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全市綜合救援隊伍體系。
組建上體現了“大應急”。重慶統籌協調政府、企業、民間等多種救援力量,制定隊伍建設標準、調度管理辦法等系列規范,完成了一體指揮、協同作戰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社會力量為輔助的綜合救援隊伍體系。目前,全市有國家消防救援隊伍8000余人,各級專業救援隊伍2.5萬余人,社會力量3900余人,實現專業救援領域全覆蓋。
發展上注重“差異化”。重慶成體系建成了市、區縣、鄉鎮三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市級隊伍重在專業攻堅,組建市應急管理局專業救援總隊和航空救援總隊,常態化前置駐防渝東北、渝東南、渝西片區;組建危化、礦山、隧道等8個行業13支市級專業隊伍,其中有4支隊伍已成功申報國家級救援隊。區縣隊伍重在常態應對,各區縣均組建了專業救援支隊,平時負責巡護巡查,災前下沉駐防、臨災統一調度遂行各類救援任務。鄉鎮隊伍重在先期處置,全市1031個鄉鎮均組建專兼職救援隊伍,負責自救互救和先期處置,將平均應急響應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
救援能力上形成“立體化”。重慶實現水、陸、空立體作戰,比如在水域救援方面,入列“中國應急·重慶號”救援船及深潛裝備,實現潛水救援深度由45米提升至90米,水上打撈噸位由300噸提升至800噸,基本滿足長江上游地區水域救援需求。
此外,在陸上救援方面,重慶迭代升級防汛、森林、隧道、工程搶險等高精尖裝備,城市內澇小時強排能力達到40萬方,森林滅火單泵供水揚程超過900米,一級供水每小時達2700方,消防云梯車可在100米高空作業。全市極端情況下的救援效能持續提升。
在航空救援方面,重慶分片區布防6架直升機、200余架大中小型無人機,形成有人機、無人機協同作戰矩陣。同時在實戰中不斷探索懸崖火、地表火、樹冠火的戰術戰法,固化形成了“無人機先期偵察、直升機打火頭、專業隊伍打火線、民兵預備役清理余火”的空地協同、多方聯動戰法,在多次救援行動中得到有效檢驗。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