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運行更智慧安全 生活環境更便捷宜居 重慶下足繡花功夫解決民生“小難題”
2025-10-14 06:17:38 來源: 重慶日報
10月1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成效。
“這五年,我們努力讓這座擁有3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運行更智慧、更安全,生活環境更便捷、更宜居?!笔谐鞘泄芾砭志珠L肖慶華介紹,較“十三五”末,重慶城市供水能力持續增長30%,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高至86%,城市管理有24項指標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智慧治理讓城市更“聰明”
“五年來,重慶堅持整體智治,全面提升城市便民服務效能?!毙c華介紹,2024年重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重慶市城市治理委員會,整合市區兩級2200多個專業處置部門,實現對路燈、橋梁、環衛作業等核心業務的智能化監測和統一管理。
重慶市城市治理委員會圍繞制度創新、數字應用與社會協同,致力于突破治理壁壘、重塑治理模式、激活治理動能。為此,重慶打造一系列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的數字化場景,比如針對城市道路反復開挖、超期圍擋等頑瘴痼疾,謀劃開發“馬路拉鏈”的治理應用,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占道開挖的計劃統籌和協同監管效能評價。
重慶還為全市2.3萬個窨井蓋裝上“智慧芯”,實時采集上報井蓋位移缺失、主體破損等告警信息,迅速響應處置,保障市民腳下安全。同時,上線“渝城便民”小程序,匯聚全市近萬個停車場、7000多座公廁、近1900個公園、700多個直飲水點詳細信息,繪就便民生活“一張圖”。
通過迭代升級“水電氣訊路橋隧軌”數字孿生系統,全市2800余座城市橋隧、中心城區300余個城市道路占挖圍擋等建立了“責任標簽”,將以往依賴于人工的被動巡查,升級為全天候在線的主動感知。五年來,全市城市橋隧視頻監控覆蓋率從40%上升至75%。
安全韌性筑牢城市“生命線”
五年來,重慶堅持底線思維,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平穩運行。聚焦市民反映強烈的道路坑洼、人行道不暢等問題,重慶重點整治陡坡、急彎等特殊路段,強化防撞設施和路面修復,集中整治道路1086公里;還通過修復破損路面、優化無障礙通道等方式,精細化提升人行道2900公里。
圍繞“量足、質優、安全”目標,重慶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五年間共新建改造水廠29座,更新老舊管網2240公里,日供水能力增長至871萬噸,足以滿足重慶地區所有家庭超過三周的用水需求。重慶還建立市、區、廠三級水質監測體系,常態化開展全覆蓋水質抽檢,確保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此外,“十四五”期間,全市生活垃圾城鄉一體收運處置體系全面構建,升級改造分類投放點5.2萬個,配齊5800余輛運輸車,全市生活垃圾日轉運處理能力達到4.53萬噸;新增生活垃圾處置設施30座,日處理能力增加8040噸。全市已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發電、原生垃圾“零填埋”,年發電量超過33億度,相當于百萬家庭1年的用電需求。
另外,重慶通過“建好路、管好車、用好數”方式緩堵促暢。今年以來,重慶已完成主次支路加密項目35個,打通了28條斷頭路;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錯時共享停車,累計新增錯時共享停車位5.3萬個;用好數字重慶底座,逐步實現對中心城區交通運行態勢“一屏統覽”。
綠化美化便民化提升生活幸福感
五年來,重慶堅持綠色發展,努力營造宜居宜業美好家園。重慶推進城區1506處坡坎崖美化和810處街頭綠地提質,讓人居環境更加賞心悅目。同時,完成100個永久綠地保護確認、2527個現狀綠地綠線劃定,對3572株古樹名木“一樹一策”管護,讓古樹名木成為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
重慶充分挖掘獨特的山水、崖壁資源,新建了包括三板溪公園、竹溪河公園、鳳棲湖公園在內的近600座城市公園,以及42座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成370多座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還把“口袋公園”建設融入“渝城助醫”“渝城護學”等專項行動;對全市358座老舊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區在打造宜居環境方面開展了不少扎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依山就勢,渝中區推進21萬平方米坡坎崖由“禿斑”變“綠毯”、由“荒地”變“游園”、由“治理點”變“打卡點”;用好山體、江岸,通過垂直掛綠、河岸披綠、見縫插綠方式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山水都市。
另外,五年來重慶還新改建公廁2042座,建設“勞動者港灣”731座,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提供歇腳、飲水、充電等便民服務。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張炬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