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 重慶積極探索橋隧智慧治理新路徑
2025-10-13 11:37:2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李舒)重慶作為典型的山地城市,在橋隧安全治理,守護群眾出行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10月13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曹陽回答記者提問。
“重慶作為典型的超大山地城市,地形地貌非常特殊,城市橋梁和隧道,特別是跨江大橋、穿山隧道是整個城市運行的‘咽喉’命脈。”曹陽介紹,面對橋隧設施量多面廣、結構類型復雜、服役年限日益增多的多重挑戰,重慶緊扣數智賦能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積極探索橋隧智慧治理新路徑。
——堅持數字筑基,夯實精細管理基礎。
重慶以中心城區為重點,高效推進城市橋隧、道路分級管控和多規合一等重點任務。迭代升級“水電氣訊路橋隧軌”數字孿生系統,為全市2800余座城市橋隧、中心城區300余個城市道路占挖圍擋等建立“責任標簽”,有效破解了實施主體分散、責任不清、監管盲區等痛點難點,從源頭上筑牢“制度防線”。
——堅持科技賦能,構建全域監測網絡。
數字技術已成為橋隧治理的“硬核支撐”,重慶著力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物聯感知網絡,在橋隧重要的結構設施位置上安裝了多種類型的傳感器,部署了無人機自動巡查、機器人定期巡查,為橋隧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實現對橋隧病害的毫米級捕捉與實時回傳。目前,第一批8348個傳感設備已接入“橋隧智慧管理”應用,針對橋隧重要結構部位變形情況、設施運行環境等進行實時在線監測。
重慶通過科技賦能,將以往依賴于人工的被動巡查,升級為全天候在線的主動感知。目前,全市城市橋隧視頻監控覆蓋率從40%上升至75%。此外,“政務·橋隧智慧管理”應用已投入使用,214座重點橋梁、77座重點隧道實現智慧監測,中心城區跨江大橋結構監測覆蓋率已經達到85%,年底將提升至92%,基本形成“巡—檢—養—維”的全量閉環智慧監控體系。該系統上線以來已閉環處置工單10萬余件,科技的“精度”讓城市安全更有“深度”。
——堅持全民共治,織密韌性安全防線。
重慶逐步推動治理從“政府主導”向“社會共治”轉變,致力于構建一套讓城市橋隧設施“有險無患”、從容應對的韌性體系。橋隧預警信息能夠實時同步至市民導航APP,內澇時自動聯動信號燈禁行、施工時提前提醒讓行。同時,通過賦碼管理的方式,給占用城市道路的施工圍擋設置了二維碼“電子身份證”,市民通過微信掃碼或者“渝快辦”掃碼,都可以查詢施工項目的信息,比如施工單位占挖時段、占挖范圍等。另外,重慶正加快推動“政務·橋隧智慧管理”應用與渝快辦端貫通,屆時,市民可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端反饋身邊安全隱患,人人都可以成為城市“安全監督員”,有效凝聚形成群防群治合力。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