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鎖市場 電摩需求量大 大排量摩托車出口看好 從摩博會看行業發展新趨勢
2025-10-13 05:49:42 來源: 重慶日報

不久前,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摩托車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摩博會)在渝閉幕。來自美國、意大利、德國、法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950家企業參展,參展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僅動靜態展示車型就超過3000款。
今年上半年,重慶摩托車產量同比增長23.1%,達到362.2萬輛,占全國近四分之一;產值高達536.02億元,同比增長27.9%。
通過中國摩博會這個行業發展的“風向標”,記者注意到一些行業新動向,或將有助于重慶摩托車產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的外部環境,讓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新政解鎖巨大“存量市場”
今年9月,國家對電動自行車市場實施新規范,嚴格限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
在2025中國摩托車重慶論壇上,摩聯信息中心主任周照表示,很多消費者其實對時速超過25公里的兩輪交通工具有剛性需求。新規實施后,兩輪摩托車將解鎖這一巨大存量市場。
九號公司中國經營事業部總裁何龍飛也同意這一判斷。他表示,公司去年產品總銷量超過200萬輛,其中電動摩托車銷量占比約50%,而今年這一比例還在持續增長。
存量市場啟動,重慶如何搶占先機?從產業布局上看,重慶的兩輪電摩已有一定基礎。目前,雅迪、愛瑪、臺鈴、綠源、小刀等七家電摩企業都在重慶布局,憑借這些企業在永川、江津、銅梁、大足等地建設的產值達數百億級的電動車生產基地,重慶已成為中國電動車制造“第四極”。
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電動車(包含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產量達300萬輛,到2027年預計將達到1500萬輛,其中電動摩托車的占比將超過80%。屆時,重慶將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鏈上舉足輕重的制造與創新中心。
外賣騎手是電摩消費主力
電摩越來越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電摩是外賣配送群體的主力交通工具。
對于眾多外賣騎手來說,“多拉快跑”才能多賺錢。雅迪科技集團商用車公司總經理司長濤在論壇上表示,如果外賣員騎電動自行車,原本20分鐘的配送時間可能會延長到40分鐘,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在這種背景下,電動摩托車憑借其更高的速度和更強的性能,成為保障即時配送效率、滿足民生需求的關鍵。”司長濤表示,雅迪正在與北斗研究院合作,打造一款專屬的電摩配送車。
不僅是在論壇上,在摩博會展場上也能看到廠商以外賣群體作為主要目標對象。例如,智邁公司在現場打出“送外賣,騎智邁”的口號,其推出的黑騎士品牌也定位為“更專業的外賣品牌”。
針對這一趨勢,有關業內人士建議,重慶車企可以考慮與美團、京東等大型配送平臺以及換電服務商合作,共同開發和推廣定制化的電動摩托車產品。同時,重慶也可以關注電動摩托車在其他商用領域的應用,例如警用、景區巡邏、物業管理等領域。
大排量摩托車出口還在“風口”
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摩托車產業也迎來了全球化的新機遇。
目前,國際市場正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新的增長引擎,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出?!?。海關今年1—7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摩托車產品出口增長32%。在歐美等高端市場,中國大排量摩托車出口更是增長超過70%。
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表明,中國摩托車產業已擺脫了過去“廉價、低端”的固有印象,正在憑借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贏得全球高端市場的認可。
今年上半年,重慶摩托車出口額高達133.61億元,同比增長48.4%。在全國摩托車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隆鑫、宗申、銀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這五家渝企就占據了半壁江山。
面對出口的新趨勢,重慶已有摩托車企業做好了準備。
例如,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虬龍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電動越野摩托車,其首款產品“輕蜂”,一經面市便打開了國際市場。截至2024年,虬龍科技年產能達8萬臺,年產值達6.5億元,產品銷往近50個國家,已成為全球電動越野摩托車品類的標桿品牌。
“除了產品本身外,重慶車企還可以加強文化輸出。”中國摩托車商會秘書長張洪波建議,隨著摩托車運動文化的興起,摩托車與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慶旅游資源豐富,又具有獨特的山城地形,完全可以用好自身的產業氛圍,舉辦更多國際性的摩托車賽事或文化節,吸引全球的摩托車愛好者特別是越野愛好者,從而提升重慶摩托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駿 白麟 實習生 李俊曉
責任編輯:張炬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