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生態文明建設報告制度破題見效 132件建議辦結率100%
2025-10-11 17:28:5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黎)清晨,涪陵區藺市街道紅旗社區,村民潘錫洪沿著河岸散步,清澈河水中的游魚清晰可見。“以前河道滿是淤泥,又黑又臭,現在能在河邊散步鍛煉,日子越過越舒心!”潘錫洪的感慨,正是涪陵區以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為抓手,推動生態治理見行見效的生動縮影。
今年,涪陵區被納入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區縣后,區人大常委會構建起全鏈條、立體式生態文明建設監督體系,人大代表們共提出生態文明方面的意見建議132件。截至目前,辦結率達100%,為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綠色答卷。

聽民意
污水處理廠臭味難題“清零”
“以前路過污水處理廠,臭味能飄很遠,現在整改后,再也聞不到異味了!”大順鎮大順村村民提起家門口的變化,滿是滿意。作為老場鎮所在地,大順村常住居民超3000人,此前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因采用三級過濾工藝,受人工濕地退化影響,過濾效果下降,異味問題成了村民“煩心事”。
今年初,涪陵區人大常委會抽調區鎮人大代表組成監督小組,開展生態環境走訪時,及時收集到村民反映的這一問題。在代表們的督促下,鎮政府迅速推進整改,不僅爭取到100萬元項目資金,還將污水處理廠的無動力過濾升級為有動力過濾,從根源解決臭味難題。如今,改造后的污水處理廠即將完成設備安裝投入使用,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這一變化,正是涪陵區推動“報告制度+民生實事”融合的縮影。區人大常委會將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整治等生態相關民生項目納入報告內容,通過實地察看、專題調研督導,已推動9項年度生態實事落地,讓監督成果轉化為群眾可感的生態福祉。

強監督
破解危化品運輸“環保+安全”難題
“300多輛危化品運輸車沒地方洗罐,污水可能流入烏江,亂停放還存安全隱患!”涪陵區人大代表、白濤街道新立村黨支部書記楊治文在走訪白濤工業園區時,發現了這一關鍵問題,隨即提出“建設專用停車場與統一清洗服務”的建議。
建議提交后,區人大常委會將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監督范疇,推動白濤街道與園區、企業協同聯動。利用園區閑置空地,建成可容納180余輛車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專用停車場。
同時,白濤街道議事代表會撮合園區與華峰化工合作,打造智能化罐車清洗站,清洗廢水通過集污系統統一輸送至污水處理站處理,徹底解決污水外排與車輛亂停問題。
今年以來,涪陵區人大常委會強化“報告制度+代表建議辦理”閉環,將人大審議意見落實、環保督察整改等納入剛性報告內容,通過調研、座談跟蹤進度。像“加快全域旅游發展”“建立非遺傳習基地”等代表建議,均被列為年度監督重點,確保每一條建議都“擲地有聲”。
重治理
黑臭水體變身“幸福河湖”
“以前堡子河淤泥厚、水質渾,夏天臭味撲鼻,沒人愿意靠近。”回憶過去,藺市街道紅旗社區居民滿是無奈。作為社區“老大難”問題,堡子河因長期缺乏清理,形成黑臭水體,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在區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推動下,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將紅旗社區納入黑臭水體治理清單,迅速啟動清淤工程——挖掘機上陣清理厚淤泥,工作人員鋪設污水管網,將村民生活污水統一接入鄰近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河道。治理完成后,河岸補植綠植花卉,昔日黑臭水體變身“休憩小公園”,成了村民散步、游玩的好去處。
不僅是堡子河,涪陵區還針對黎香溪流域實施全流域治理,清理整改13座小水電、建成44座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000畝國土綠化,如今黎香溪干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流域健康評級達“二類河流”。依托生態優勢,流域內美心紅酒小鎮獲評“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案例”,實現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2024年,涪陵區15條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空氣優良天數達321天,一幅天藍、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董霞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