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 李一鳴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唐雨)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在遇到物業糾紛、工資拖欠等問題時,會首先想到運用法律途徑去解決。過去五年,重慶在提升市民法治素養、引導群眾依法維權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10月11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司法行政高質量發展成效發布會上,市司法局局長種及靈對此問題進行了相關解答。

種及靈介紹,五年來,市司法局著力提升市民法治素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緊盯重點群體,把普法落到關鍵處。市司法局針對“一老一小”、務工群眾等重點群體開展精準普法。面向學生,采用法治情景劇等形式,常態化開展防霸凌、防拐騙宣傳教育,引導全市400余萬名中小學生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面向務工群眾,重點講解欠薪維權、工傷賠償等知識,惠及160余萬人;面向老年人,圍繞養老詐騙、遺產繼承等主題,通過開展院壩會、茶話會等形式,開展普法活動3萬余場。
其次聚焦民生熱點,把普法講到點子上。市司法局在普法當中堅持用大白話講透法律熱點,讓群眾聽得懂、用得上。比如,圍繞強行勸酒的真實案例,在法治宣傳中通過精準剖析過度勸酒者需承擔的法律責任,厘清“情分”與“本分”的法律邊界;又比如,圍繞守護“頭頂上的安全”,廣泛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和后果,引導群眾“心有所敬,行有所止”;圍繞物業糾紛,組織物業企業與居民圍坐一堂,講清物業服務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讓雙方共建美好家園。
最后建好服務網絡,把普法送到家門口。五年來,市司法局統籌了線上和線下資源,打造百姓身邊的法治服務圈。線下,建成了1035個司法所、115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00多個“法律之家”,培育“法律明白人”5.9萬余名;線上,“重慶村(居)法務”平臺注冊用戶超過276萬,日均服務2000余人次。南川區“法律之家”年均為新農人主播提供合同審查、產權保護等服務520余件,有效護航了鄉村產業發展。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