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一鳴 陳雨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雨)在9月26日舉行的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上,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余穎介紹,“十四五”期間,重慶嚴格落實落細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錨定“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目標,全市共成功預警處置地質災險情114起。
圍繞強化多跨協同,構建全域防控體系。構建點線面一體化風險管控機制,明確了地質災害風險管控責任清單,防災減災合力不斷增強。上線運行“危巖地災風險管控應用”,構建多跨協同風險管控應用場景。橫向上,匯聚并打通應急、氣象、交通、水利等14個市級部門約3500萬條數據,縱向上,貫通市級、區縣、鄉鎮三級部門和基層治理人員。預埋設備監測到地災風險后,報警信息將同步傳達到各相關部門和區縣、鎮街,可精準組織群眾撤離。
實施“人防+技防”,提升實戰實用效能。強化調查評價,摸清全市風險隱患底數,動態納入風險管控。汛期派出480名地質工程師、1.5萬名網格員和地防員到一線,盯緊看牢地質災害隱患點。對全市地災點布設了4.9萬臺監測設備,24小時全時段自動化監測,實現“應監測、盡監測”。整合了4208個小流域、2.2萬個微流域和6.6萬個地質斜坡單元數據,動態接入全市實時降雨數據,通過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模型計算,獲得各個流域、各種雨情下的個性化的預警等級,實現24小時、12小時、6小時、2小時遞進式不同時段風險預警研判,推動“人防”為主向“人防與技防智防”并重提升。
強化除險固安,統籌推進風險消減。大力實施地災風險綜合整治,實施地災風險工程治理,排危除險1428個,保障約21萬群眾安全。加強汛期地災防范,指導雨前、雨中提前臨時撤離9.2萬余人。對地災風險點7412處、8萬余人實施永久避險搬遷,極大減少了受威脅群眾人數。
2023年5月以來,重慶全力推進三峽庫區危巖地災治理攻堅戰。建成24小時無人機自主巡檢基地11處,實現了對威脅航道的50處危巖全天候專業監測。比如,巫山縣橫石溪危巖、筆架山危巖發生變形,監測設備提前發出告警信息,技術人員獲知后進行了成功處置。三峽庫區431處存量危巖綜合防治有序推進,今年內按期全面完成。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