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陳雨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雨)“十四五”期間,重慶在地質勘查工作領域還有哪些成果?相關調查成果在改善民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怎樣的支撐作用?在9月26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上,市地礦局副局長李劍鋒介紹相關情況。

李劍鋒介紹,重慶夯實地質調查基礎,賦能鄉村振興。實現1:5萬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相當于給全市8.24萬平方公里做了一次系統“CT掃描”,全面摸清了全域基礎地質情況,發現具有文化旅游價值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化石等重要地質遺跡點311個。在區域地質調查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發現富硒土地710平方公里,助力當地發展“富硒大米”“富硒藍莓”等,提升了農產品“高附加值”。
聚焦優勢礦種,找礦行動取得新突破。我市礦產資源頗具特色,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頁巖氣、天然氣、鍶礦、錳礦、鋁土礦等10種探明資源量排名全國前十。其中,毒重石排名全國第1。“十四五”以來,重慶聚焦地方需求,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發現資源礦產地49處,探獲我市首個達到工業品位的鹵水型鋰鉀資源,意味著未來產業化開發后,可以用本地的鋰資源支撐新能源汽車電池本地化生產。探獲我市首個頁巖油田,發現我國首個千億方級大型常壓頁巖氣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清潔能源保障。
立足科技創新,打造地質科技創新高地。依托世界一流的專業巖溶地質研究所,于2024年掛牌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重慶地質安全研究中心,提升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推動地質科技創新,保障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成立全國首個省級古生物研究院,“十四五”期間,新發現并命名8種恐龍。在云陽發現了世界級恐龍動物群,助力云陽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在秀山發現全球最古老的完整有頜魚類化石,以封面論文形式登上國際頂刊《自然》,為解答“從魚到人”的演化史提供了關鍵證據。我市常壓頁巖氣發現及勘探關鍵技術、深層頁巖氣優質儲層評價實現創新,為常壓頁巖氣實現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