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功夫“智理”背街小巷 云陽盤龍街道探索基層治理新范式
2025-09-25 18:26:0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趙鐵琥 通訊員 羅詩逸)背街小巷是城市建設的“里子”,也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關系百姓生活品質。近日,記者在云陽縣盤龍街道走訪發現,曾經設施陳舊、環境“臟亂差”的背街小巷,通過基層智治平臺的深度應用,已實現從“人防人管”到“智治善治”的轉型升級,治理效能與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據了解,該街道轄區內共有背街小巷54條,總長約15公里,其煥新蝶變正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有益范本。
“小巷管家”上崗 數字閉環讓責任一目了然
基層智治,關鍵在賦能。盤龍街道依托基層智治平臺,將線下“街道—社區—小巷”三級責任體系與線上管理深度融合,實現“一巷一碼、一員一賬號”,推動責任可視化、管理動態化,構建起“一網統管”責任閉環。通過推行“小巷管家半天入巷”工作制,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實時上傳、自動派單、限時處理,形成“發現—上報—處置—反饋”全流程數字化閉環。
“這一機制徹底扭轉了過去責任虛化、響應遲緩的局面。”盤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賀云輝介紹,“如今每條小巷的責任可追溯、處置過程全透明,響應速度和處置效率大幅提升。自推行以來,已累計處理問題200余個,處置效率提升約50%。”
“潮汐保潔”上線 精準治理以“算力”換“人力”
小切口關乎大民生。背街小巷的清潔工作看似細微,卻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以往定時定次的清潔機制,既易造成資源浪費,又難以及時響應突發狀況。盤龍街道以“民生小事”為突破口,通過智治平臺賦能“潮汐保潔模式”,推動清潔工作從“定時清理”轉向“依需維護”。
與此同時,街道將積分激勵、賽馬比拼等機制與平臺數據打通,居民參與行為可積分,治理成效自動排名。一系列創新舉措實現了治理資源的精準投放和科學調度,推動背街小巷治理從粗放臨時走向精細常態。
民意引領共治 良性互動激活內生動力
治理過程中,盤龍街道始終堅持以民意為導向,確保治理成果惠及于民。例如,在文昌梯改造項目中,街道通過基層智治平臺征集民意,結合線下圓桌會溝通協商,使改造方案充分體現群眾意愿,并在完成后進行線上滿意度測評,形成“群眾提想法—平臺聚共識—街巷換新顏”的良性互動。
“這些做法不僅使治理更精準契合居民需求,也從源頭上激發了共治共享的內生動力,群眾認同感與參與度明顯提升。”盤龍街道副主任朱予表示。
據悉,下一步盤龍街道將繼續深化“小巷管家”與智治平臺的融合,積極探索引入AI視頻識別、物聯網感知等技術,實現對亂堆亂放、違章停車等高頻問題的智能識別與快速處置,推動治理模式從“人海戰術”向“智慧賦能”轉變,全力構建感知精準、處置高效、共治廣泛的新格局,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盤龍經驗”。
責任編輯:石月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