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用這三個舉措 喚醒高校“沉睡”的專利
2025-09-24 17:32:1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王鈺)9月24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舉行,介紹“十四五”時期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發展成效。
高校專利“墻內開花”,企業技術“望梅止渴”。一邊是高校成果“沉睡”,一邊是企業“技”荒,針對這個問題,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范俊安介紹,市知識產權局主要釆取了三個方面的舉措。
全覆蓋盤點、把家底摸清。聚焦高校對專利“不敢轉、不會轉”的堵點難點問題,建立完善專利持續盤點、轉化信息互動、運營平臺共享等促進轉化運用的長效機制。一方面,組織53家在渝高校對存量的專利開展全覆蓋盤點,總共盤點了3.2萬件,構建可轉化專利資源庫,入庫數量2.75萬件。另一方面,還對納入專利轉化資源庫的500件“雙五星”專利向重點企業精準推送,真正讓“沉睡專利”被看見、被發現。
全鏈條運營、把要素激活。加快完善“1+N”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支持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重慶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等服務能力強的機構,為高校專利轉化提供集中收儲、價值評估、交易撮合、專利拍賣、轉讓許可等全周期服務,搭建高校供給端和中小企業需求端的“鵲橋”。 組織開展成渝、湘粵渝、西部地區等跨區域專利轉化對接活動,推動高校與企業跨區域轉化合作。還制定《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績效補貼辦法》,對促進轉化運用成效突出的運營服務機構給予后補助,激發市場活力。
全方位改革、讓制度見效。聯合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等7部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專利轉化運用的若干措施》,鼓勵高校將傳統的“一對一”專利普通許可模式優化為“一對多”專利開放許可,降低專利轉讓許可制度性成本。制定實施《專利申請前評估工作指引(1.0)》,引導高校實施以產業化前景分析為核心的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推動高校從“為評而申”轉向“為用而創”。還探索“專利產業化+認股權”在專利轉化中的有效應用,促進高校專利成果產業化。
2024年,全市高校院所轉讓許可數量居全國第四位,其中專利轉讓許可數量同比增長85%;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9.7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推動高校院所專利成果加速向“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重點企業流動。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