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向:一片丹心永向黨 半生扎根“橙”土中
2025-09-24 15:34:47 來源: 奉節縣融媒體中心

清晨的長江三峽庫區,薄霧還未散盡,奉節縣臍橙產業發展中心專家工作室負責人丁永向,又帶著工具穿梭在臍橙園的果樹間,指尖拂過橙葉的動作,一如他過去38年里的每一天。
從青澀的中專畢業生到臍橙產業的“領路人”,從技術攻關的“排頭兵”到鄉村振興的“實干家”,38年來,身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丁永向如同一位執著的“橙園衛士”,他從綠水青山中尋找致富的金山銀山,見證了奉節臍橙從“養活30萬人”到“致富30萬人”的甜蜜轉變,書寫了踐行“兩山論”的生動篇章。
“啃硬骨頭”的學習者
讓奉節臍橙有了“本土魂”
1988年,剛參加工作的丁永向面對一個棘手的現實,奉節臍橙品種單一、技術落后,專業人才更是“一雙手能數過來”。“品質是臍橙的根,品種是品質的魂”,中專畢業的他沒被“起點低”嚇倒,反而把“缺啥補啥”當成信條。
為學技術,丁永向成了科研院所的“常客”,他頻繁往返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把專家的講課筆記抄滿3個筆記本。為試品種,他把果農家的臍橙地當成“試驗場”,白天記錄果樹生長數據,夜晚在煤油燈下對比分析,皮膚曬得黝黑,手上磨出老繭。“有次為觀察晚熟品種的抗凍性,他在果園守了兩個通宵,凍得發燒也沒離開。”老同事回憶道。
1995年,在奉節縣袁梁村一位果農的田間,一株果樹上晚熟的臍橙枝梢引起了丁永向的注意。他與同事反復試驗,多次奔赴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最終培育出晚熟品種“95-1”(后命名“鳳晚臍橙”)。功夫不負有心人,丁永向牽頭陸續為奉節引育7個主栽品種,培育出鳳園臍橙(奉園72-1)、鳳晚臍橙(95-1臍橙)等本地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打破了“外來品種依賴癥”。通過三峽移民后靠安置、聯系澳門恒河公司、綠化長江重慶行動等契機,牽線引入早熟福本,鮑威爾、斑菲爾、切斯列特等晚熟品種,成功在白帝鎮種植倫晚品種,讓奉節臍橙實現“從11月到次年6月,月月有鮮橙”,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扎下了“良種根”。

“解難題”的技術員
讓果農種出“放心橙”
在康坪鄉大架村,曾經歡聲笑語的果園里,前段時間卻彌漫著一絲焦慮的氣息。“你看這葉子上布滿小斑點,八成又是薊馬作祟!”村民明道山蹲在一棵老樹旁,眉頭緊鎖。
得知情況后,9月17日清晨,丁永向帶領技術團隊,驅車翻越蜿蜒山路,直抵康坪鄉大架村橙園深處,為果農解決薊馬病蟲害難題。而這樣的場景,他已重復了38年。
“丁專家,我的橙子表皮總坑坑洼洼,賣不上價咋辦?”幾年前,果農李大叔的求助,道出了奉節臍橙“油胞下陷”的行業難題。丁永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牽頭成立攻關組,扎進果園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試驗。
他帶著團隊走遍全縣26個鄉鎮的果園,采集170多份土壤樣本,經過10多次配比試驗,終于找到“癥結”是微量元素失衡。通過果園測土配方施肥和營養診斷矯治技術研究,解決柑橘果樹營養失衡導致的微量元素缺乏問題,降低臍橙果實油胞下陷率,將全縣臍橙優果率提高10%。李大叔的果園當年就實現“優果賣高價”,收入增加了近三成。
“病蟲害是果農的‘心頭病’”。2003年的經歷讓丁永向記憶猶新,當時亞洲最大水果商新加坡復發中記有限公司收購全縣臍橙,但是由于臍橙果子表面有“油胞下陷”生理性病害,沒有賣相,讓該公司虧了血本。為了攻克這些難題,丁永向在臍橙樹下一蹲就是幾個小時。“有一次,在太陽40多度的高溫下,丁永向帶著技術團隊在臍橙林里挨著數每一片葉子上的蟲點,差點曬暈死了。”同事何勝奎說。
丁永向主持“121”課題《臍橙危險病蟲害高效防控技術攻關與應用》,5年間,他在示范園反復試驗,創新出“誘蟲燈+誘蟲板+生物防治”的綜合方案,讓全縣大實蠅蛀果率從5%降至1%以下,實現柑橘木虱動態清零、黃龍病“零發生”。
為讓技術“落地”,丁永向每年制訂生產技術推廣方案簡易讀本,制作《地理標志產品奉節臍橙生產技術》可視化教程,通過農技隨訪、技術趕場、“科特派”網課、識農APP等形式,年均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指導80場次、直接受益果農超5000人。

“駐田間”的書記
讓鐵甲村走出“脫貧路”
2022年6月,丁永向卸任鐵甲村第一書記時,村民含淚相送。七載駐村,千鈞情深。
2015年,丁永向主動申請到永樂鎮鐵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彼時的鐵甲村,喀斯特地貌讓飲水成了“難題”,泥土路讓農產品“運不出”,貧困發生率高達16.07%。“村民要脫貧,先得解決‘吃水難’‘走路難’‘掙錢難’。”丁永向的駐村日記里,寫滿了為民辦實事的計劃。
為解“飲水愁”,他推動實施三峰巖抽水工程、小灣子水池一拖六管網、160萬方西流村水庫等骨干水源改造,基本解決1100戶人畜用水難題,結束了“吃水靠天”的無奈;為破“交通堵”,他新修產業路、打通斷頭路6條,硬化、整治道路近25公里,建設人行便道15公里,到縣城駕車時間縮短至25分鐘,打破了“交通靠走”的阻隔;為找“致富路”,他規劃“高中低”三帶產業發展模式,在高山片區發展脆李800畝、蔬菜500畝,中山片區發展生豬、肉牛養殖大戶28戶,招商引資近1000萬元建設永樂印象等農旅項目,在低山片區新發展龍回紅等品種臍橙1000畝,將臍橙種植提升至1500畝,全村真正實現了一人一畝產業地,告別了“土豆玉米做主糧”的困境。
通過異地搬遷、危房改造、農房“三改”、拆舊建新等方式改造農房280余戶,改寫了“遍地土房”的歷史。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美鐵甲行動”環境綜合整治,裝路燈、栽桂花、修花壇、完善清掃保潔措施、開展清潔家園評比,治好了“污水橫流”的痛點。2016年,鐵甲村實現全村整村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6.07%大幅降至0.86%。

“守初心”的追夢人
讓“甜蜜事業”結出“振興果”
38載光陰,丁永向見證了奉節臍橙的“蝶變”,種植面積從不足10萬畝擴至38.3萬畝,年產量50.7萬噸,品牌價值從2017年182.8億元暴增至2025年的381.7億元,產業覆蓋26個鄉鎮、162個村、30萬人。
如今,58歲的丁永向成立專家工作室,依托“臍橙產業大腦”開發“專家問診”等板塊,把科普上傳進去,提高果農的種植技術。他參與編制《奉節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5—2030年)》等重大發展規劃,全力推動臍橙產業提質增效。
在永樂鎮大壩村示范基地,他推廣的“六個一”綠色種植管護新技術,指導安裝1800盞誘蟲燈、300余萬張誘蟲板,年均減少農藥使用量1000升、化肥使用量300噸,畝均生產成本降低200元,示范基地優質果率提升至80%以上,銷售均價達到4.5元/斤,比其他傳統生產模式增收35%。2024年全村臍橙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2.4萬噸,產值突破1.8億元,戶均收入超12萬元。2025年3月,市委書記袁家軍調研后指出,大壩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經驗做法值得總結推廣。
未來,奉節將繼續用好“土”資源、放大“特”優勢、提升“產”效益,講述更多“一方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鄉村振興新故事,丁永向的“甜蜜事業”,也將繼續在橙園里延伸。
【記者手記】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38年,丁永向始終與奉節發展同心同向,如巖竹般咬定青山,以技術為刃劈開產業困境,讓三十萬果農嘗到“甜蜜事業”的豐收之喜。如今,長江畔的橙林綴滿雞蛋大小的果實,58歲的他依舊步履不停。朝踏晨露暮披星,橙園深處見真情——這抹黨旗下的“橙色”,早已染透夔州山河,化作振興路上最暖的光。
(記者 榮合清)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