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文科 梁浩楠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優質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9月23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上,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羅莉介紹,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達8萬余家。
數量更多。重慶構建起科技成果“選種育種”轉化、硬核科技企業“選苗育苗”生成、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優”成長的全周期培育工作體系,夯實培育基礎,壯大企業規模。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5738家、是2020年末的8.6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10家、是2020年末的4.8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西部排名第2,涌現出北斗智聯、宗申航發、中科搖櫓船等一批行業新銳。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達8萬余家。
質量更優。重慶深入實施科技賦智、數字賦能、質量標準品牌賦值等六大賦能行動,推動“四鏈”融合“四側”協同,聚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超1.3億元,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7.7%,平均知識產權超21項。渝北區、涪陵區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2024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凈利潤同比增長5.8%,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生力軍。
作用更大。重慶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攻關新技術、打造新動能以及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實施一批“三新一強”項目,切實發揮在產業鏈強鏈補鏈中的突出作用。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例,培育了汽車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的卡淶科技、汽車芯片領域的云潼科技、汽車熱管理領域的超力高科,他們都成為了產業鏈聚鏈成群的重要支撐。
此外,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研發的玻璃纖維隔音隔熱棉已批量裝配國產大飛機C919、航空活塞發動機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智能化手術動力裝置實現國產替代,這樣的企業、這樣的產品不勝枚舉,成為支撐國之重器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重慶將以完善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機制為牽引,加大政策支持、強化要素保障、做好助企服務,力爭培育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