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調解+物業”解紛法 以“小切口”撬動“大調解”
2025-09-22 16:51:4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劉方 劉于嘉)“樓上廚房下水道堵了大半年了,導致我家天花板墻皮都泡發了霉。找過物業、聯系過社區,前前后后跑了好多趟,可問題就是遲遲解決不了。物業糾紛調解室的2位專職調解員把我們雙方請到一起,他們懂法律,也懂人情,有了主持公道的中間人,我們溝通順暢多了。最后我們也達成了一致協議,事情圓滿解決。心里這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家住鳳城華府小區的業主李先生說道。為李先生及時化解糾紛的長壽區菩提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駐鳳城華府小區物業糾紛調解室,是由區司法局聯合區住建委、菩提街道辦事處、碧園社區等多方力量打造的全區首個專注于物業糾紛調解的小區級工作室,李先生的經歷正是調解室高效化解基層矛盾的生動縮影。長壽區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物業服務不到位、物業費收繳爭議、公共設施維修糾紛等社區居民在物業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創新“調解+物業”解紛法,致力于推動調解力量下沉、服務關口前移,打造物業糾紛解紛的小區樣板,以點帶面輻射提升周邊小區甚至全區物業糾紛化解水平。
為方便群眾辦事,調解室實行“365天不打烊”工作制,針對簡單糾紛當場調解,力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對于復雜糾紛,48小時內啟動聯動調解機制。此外,調解室已與區人民法院、律師事務所、心理咨詢中心建立起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遇有復雜糾紛可隨時邀請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參與聯合調解,形成了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矛盾化解新格局。實現了“家門口”解紛,變“被動應對”為“主動介入”。這一貼近群眾生活的“小切口”平臺,精準對接群眾訴求,有效破解物業糾紛調解難、化解慢等問題,以實際行動回應關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大民生”。
調解室構建了“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解紛格局,以社區黨組織為中樞,吸納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擔任調解主力,動員小區黨員、熱心居民等志愿者充實隊伍,同時邀請社區法律顧問、專職調解員提供專業支撐,聯動網格員、居民等多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小區管理服務的保障效能。區司法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制定了《物業糾紛調解室工作方案》,明確受理范圍、調解原則和操作規程,通過規范調解流程、培訓專業隊伍、提供法律支持,為調解室高效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建立了“司法所—調解室—物業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提前介入預警矛盾,推動調解關口前移。調解室成為連接業主、物業與社區的“連心橋”,激活了基層協商共治的“微細胞”,實現了“小事不出小區、矛盾就地化解”。
自調解室成立以來,已成功化解多起疑難物業糾紛,解決糾紛的同時調解室還成為小區法治宣傳的“流動課堂”與居民參與治理的“議事陣地”。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委員會結合具體案例向當事人普及法律知識,清晰闡釋行為的法律邊界與權利義務關系,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居民法律意識,有效實現了“化解一起、帶動一片、輻射一方”的良好效果;此外,調解室鼓勵居民主動關心社區事務,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小區建設與發展,讓“居民事居民議、居民事居民管”成為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下一步,區司法局將持續優化調解機制,推廣典型經驗,全力推動調解室全覆蓋,進一步增強居民法律意識,以更扎實的治理舉措維護社區和諧穩定,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