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雙路街道:構建智慧保護網 為困境兒童打造數字成長檔案
2025-09-19 11:51:1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姜菲菲)大足雙路街道雙橋社區會議室內,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寫著作業,輔導老師輕聲走動,為有疑難困惑的學生解答。隔壁房間,少年們在老師帶領下清澈歡樂地合唱。課后及節假日公益托管班讓社區活力四射,有效緩解了轄區及周邊雙職工家庭“看護難”的焦慮。
數字檔案:動態記錄兒童成長需求
依托“141”基層智治平臺,雙路街道為轄區60余名困境兒童、223名留守兒童建立了動態成長檔案。這些檔案詳細記錄每個孩子的教育進展、健康狀況和個性化需求。街道通過定期數據更新確保實時掌握困境兒童的最新情況。動態檔案管理系統與公安、衛健、醫保等部門定期進行數據比對,對低收入人口家庭情況變化做出風險預警。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效率,更讓關愛服務變得精準可及。
智能監護:從被動救助到主動預警
雙路街道的智慧兒童關愛體系建立了“預警—定位—指派—處置—反饋”五步閉環工作機制。通過在“141”基層智治平臺掛接AI攝像頭、困境兒童人臉信息,實現了對風險區域的動態監測,并能及時發布個別場所未成年人禁入令。此外,街道還可通過智能監護體系,對兒童安全實現15分鐘應急響應、24小時處置閉環、5天跟蹤回訪的全鏈條防護。數字賦能讓兒童保護從過去的被動救助轉變為主動預警和干預。
親情守護:數字技術消除距離障礙
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行為方面較弱”和“學校教育難、家庭監管難、安全保障難”等問題,雙路街道注重用數字化手段加強親情聯結。網格員在走訪時通過天翼對講和微信直聯困境、留守兒童家長,讓孩子能更為便捷地與父母電話溝通,讓親情守護“零”距離。這種數字關愛不僅降低了溝通成本,更重要的是為兒童提供了持續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全感。
服務延伸:線上線下融合的關愛體系
該街道近年來持續關注轄區未成年人的成長需求,在雙橋社區精心打造綜合性兒童成長營地。近2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煥然一新,圖書架上添置了近500冊兒童圖書。社區還開設了硬筆書法、聲樂等十余門公益課程,累計開課200課時,惠及轄區及周邊兒童1200余人次。這些線下活動與線上數字平臺相互補充,形成了全方位的關愛服務體系。“街道每月至少舉辦兩場少兒活動,包括安全常識、心理知識、課外學習等內容。”居民唐女士表示,“這些內容不僅補充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知識,更讓我們這些家長放心、安心。”
社會參與:多元共聚構建護童網絡
雙路街道采取“民政統籌+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保障模式,聯動社區、社會組織、專業機構等多方力量。引入“天藍心理輔導”“小義社工”等專業社工組織,為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學業幫扶、生活日常保障及安全教育等個性化服務。多元共治的模式實現了從安全教育到風險預警、從家庭監護到社會共治的全鏈條閉環保護。
下一步,雙路街道將持續推動技術向暖,通過深化兒童動態成長檔案與智能預警機制,精準識別風險并自動匹配幫扶資源;同時擴展數字關愛與智能陪伴應用,從“普惠供給”轉向“按需響應”,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字化的精準守護下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李淼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