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馮珊 李一鳴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馮珊)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農業附加值、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鄉村產業。“十四五”期間,重慶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有哪些成效?
9月19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兼)李春奎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春奎介紹,“十四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將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作為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的主抓手,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3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強力推進。
2024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全口徑總產值超過3300億元。主要產品產量增長明顯,糧食加工、植物油、果蔬加工等9個細分行業,產值均超過百億元。其中,產值過億的企業達到538家,超過10億元的達到46家。今年1—8月,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超1600億元;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356家,較2020年增加207家、增長18%。
“我們把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作為首要任務,企業帶動作用更加突出。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貼息超過4億。”李春奎介紹,重慶助力打造恒都牛肉、天友百特牛奶等十多個“爆品”。培育的涪陵榨菜集團、萬州魚泉、豐都三和等龍頭企業,生產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榨菜,帶動全市青菜頭種植面積近200萬畝、超過60萬菜農增收。
把建強園區平臺作為重要載體,產業發展更加集聚。會同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支持園區改革發展的新模式,累計向江津、梁平、萬州等農產品加工園區提供意向“整園授信”超過200億元。目前,已打造8個百億級、9個五十億級加工園區,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加工集聚區。比如大渡口區2021年開建的小面產業園,如今已集聚近百家產業鏈企業,以重慶小面為主導的加工產品,累計銷往3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年營收近百億元。
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抓手,產品競爭力全面提升。推動成立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攻克50多項行業共性技術。比如潼南區培育科技型企業檬泰生物,獲批了全國唯一柑橘類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其研發的檸檬六分離提取技術全球領先,檸檬果膠年產量世界第一。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2024年,我市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例,首次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