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培育巴渝名優土特產“金名片” 全鏈條助力“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
2025-09-19 11:29:0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馮珊)重慶山地眾多地形復雜,農業發展受到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十四五”期間,重慶如何突破地理瓶頸、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

9月19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委新聞發言人陳勇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

陳勇介紹,重慶山巒疊翠、江河縱橫,近年來,重慶順應自然、尊重規律,依山就勢、向山圖強。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715億元、同比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5元、同比增長6.2%。
“這張成績單的背后,產業發展很關鍵。”陳勇介紹,重慶聚焦特色布局,加快構建生態特色產業體系。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精準布局。比如在三峽庫區,依托立體氣候和生態屏障,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區域發展脆李,500米以下區域發展柑橘,并且通過多年的努力,把早、中、晚熟柑橘品種結構調整為27:22:51,實現“一山多用”和果品錯峰上市,有效避免了產業同質、“價格踩踏”“增產難增收”等問題。近年來,庫區果農比一般農戶年均收入高20%左右,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得到了實在好處。
聚焦全鏈條打造,加快培育巴渝名優土特產“金名片”。統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等有關支持政策,集中資金資源,集聚先進要素,全鏈條助力“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以巫山脆李產業集群發展為例,圍繞生產、加工、品牌、科技、市場等關鍵環節補短強鏈,實施了205個項目,夯實了產業升級和農戶增收的基礎。如今,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已成為全產業鏈產值、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雙百億級”的強村富民“大產業”,成為響當當的重慶“三大寶貝”。
聚焦綠色轉化,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充分發揮生態本底優勢,推動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達2626萬噸、平均售價比普通農產品高20%左右,促進“綠值”變“產值”。在山區庫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座座青山成為群眾的“致富靠山”。充分利用山地景觀資源、農業基地,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春觀潼南油菜花海、夏摘武隆高山蔬果、秋賞三峽紅葉長廊、冬往溫泉生態農場……“奔縣”“鄉游”保持年均8%左右高速增長,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繪就增收致富新圖景。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常涵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