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式+開發式”分層分類幫扶 重慶健全“線上線下”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制
2025-09-19 11:19:2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馮珊)“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五年過渡期,重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有何經驗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9月19日,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介紹“十四五”時期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兼)李春奎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春奎介紹,過渡期以來,全市上下聚焦“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統籌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堅決守牢防止返貧致貧底線。今年上半年,全市脫貧區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增速6.4%,分別高于全國和全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0.5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
健全“線上線下”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制。迭代升級“渝悅·防貧”數字應用,建立涵蓋“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多部門數據比對、動態管理、閉環落實機制,實時監測預警,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將未消除風險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原低收入組脫貧人口中發展能力較弱、需強化幫扶的對象,明確為“提低增收”重點對象,實施“兜底式+開發式”分層分類幫扶,常態開展解讀政策、解決困難、幫助增收。全市累計識別監測對象4.48萬戶13.5萬人,戶均享受幫扶措施3.8項。
構建“市領導+市級幫扶集團+協同區縣+駐鄉工作隊+產業指導組”幫扶矩陣。持續落實山區庫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深入推動“一縣一策”落實,整合力量構建17個市級幫扶集團,深化“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過渡期以來,累計向17個山區庫區傾斜市級以上銜接資金236.3億元,占資金總量的81.3%,全面推動山區庫區高質量發展;山區庫區打造了一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行示范,城鄉二元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2024年,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8:1降至2.24:1。
做好“產業就業”兩篇文章培育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依山就勢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每個區縣培育2—3個優勢主導產業,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比如巫山的脆李產業,果農每年戶均收入超10萬元,帶動3.1萬脫貧戶穩定增收。截至目前,14個脫貧區縣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58家,建成產業幫扶基地5.7萬個。堅持向內挖潛和向外輸出雙向發力,統籌用好“勞務協作+崗位開發+就業補貼+就業服務”等幫扶措施,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83萬人以上。
統籌“四支力量”凝聚多方合力。魯渝協作升級版同心續寫“山海情”,9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全力幫助脫貧區縣補齊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短板弱項,“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11605家民營企業對接6035個村,6800余名駐村干部嚴格落實“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形成了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駐村幫扶、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
相關鏈接:
責任編輯:李茜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