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一鳴 唐雨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唐雨)9月18日,《重慶市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辦法》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重慶市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后,將會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好企業的合法權益。發布會上,市司法局局長種及靈就《辦法》在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方面的具體舉措進行介紹。
種及靈介紹,《辦法》從多個維度對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作出了相關的規定,主要有三個方面:
——通過“9個禁止”,明確檢查“紅線”
《辦法》中,清晰列出了涉企行政檢查中禁止的9種行為,包括接受企業饋贈、參加企業宴請、強制企業接受指定中介服務等,為涉企行政檢查劃定了明確的“紅線”禁區。這不僅為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提供了堅實依據,有效遏制了可能發生的尋租空間和不正之風,讓企業能夠更安心、更專心地投入到生產經營活動中。
——通過“四種檢查”,規范檢查體系
具體來講,一是“清單查”。全面梳理涉企檢查事項清單,明確檢查對象、內容和方式,并將事項清單在網上公布,實現檢查事項清單化和數字化。
二是“綜合查”。推行“綜合查一次”,部門內、部門間、層級間能合并檢查的要合并,能聯合檢查的要聯合,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
三是“信用查”。推行“信用+執法”,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風險程度、經營規模、行業特點等信息對企業進行精準分類,實施差異化檢查,讓信用越好的企業,接受的檢查越少。
四是“亮碼查”。執法人員執法必須出示執法證、亮出“執法碼”。檢查時,企業通過掃碼就能清楚誰來查、查什么、查的結果,還能對檢查過程進行評價。
——通過有權說“不”,保障企業權益
《辦法》高度重視企業的主體地位,積極回應企業和群眾的關切。明確規定了實施行政檢查應當以教育引導為主,不得以行政處罰為目的,體現了人性化執法和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尤其重要的是,《辦法》賦予企業充分的監督和反饋權利,企業可以通過掃描“執法碼”等便捷方式,對檢查行為進行投訴、舉報、監督和評價,有效保障了企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于執法人員未出示“執法碼”的情況,企業有權拒絕檢查。這種多渠道的反饋機制確保了企業的反映能夠被及時獲取、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和回應,形成了雙向互動的良好局面。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