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縣石耶鎮:錨定數字重慶“智治” 激活民生服務“增效”新動能
2025-09-18 12:25:2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張穎 任煜璋)“路邊樹枝斷裂影響通行,我就在微信群發了個消息,不到兩小時網格員就帶人來處理好了!”談起如今村里的辦事效率,秀山縣石耶鎮魚梁村村民楊大姐連連稱贊。
近年來,秀山縣石耶鎮不斷深化黨建統領基層治理,以鎮、村、網格三級“智”治為切口,構建三級聯動數字化治理體系,實現數據實時互通、資源精準整合、條塊協同聯動,在提升基層治理精度與效率的同時,切實為基層工作人員松綁減負,讓治理力量更聚焦于民生服務核心場景。

石耶鎮依托一體化基層智治平臺,嚴格遵循“網格不超500戶”“常住人口不超1000人”的標準,將各村(社區)科學劃分為11個線下網格,并按照“1+3+N”原則選齊配強網格隊伍。在此基礎上,各網格隊伍積極開展全覆蓋式走村入戶,廣泛動員轄區群眾“進圈入群”,建立線上網格15個,實現“一格一群”全覆蓋。
“現在只要發個信息,馬上就有回應了。”青龍村網格員陳佳宇點開手機,他所負責的網格群消息不斷:“路燈不亮了”“水管破了”“醫保怎么交”……陳佳宇介紹,能現場處理的立即處理,需要鎮一級支持的則通過一體化智治平臺上報,系統自動派單到相關科室,處置進度實時可查。這種“群眾線上點單、網格線下跑腿”的模式,有效解決了以往基層干部“跑斷腿、效率低”的困境。據統計,該鎮自雙網格工作法推行以來,累計解決群眾切實為群眾解決“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2806件。
通過推動“雙網格”深度融合運用、同步快速辦理網格事項,石耶鎮逐步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基層智治管理體系,群眾有事隨時能找到“身邊人”反映、解決,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社”。
精準調度智能預案,實現應急防控“一鍵”啟動
科技賦能應急管理,智能預案精準調。石耶鎮通過“一鍵啟動”機制,實現應急響應從“人找事”到“事找人”的智慧轉變,構建了覆蓋全域、多方聯動的智能應急防控新格局。
今年汛期,石耶鎮組織開展了一場模擬強降雨應急演練。鎮指揮中心接到險情報告后,值班人員輕點鼠標“一鍵啟動”防汛預案,系統自動將指令同步發送給應急、醫療、交通等8個小組14個協同崗位和50余名責任人。5分鐘內,各救援隊伍已集結完畢,迅速開展搶險工作。
“過去發生應急事件,需要逐個打電話通知,現在系統自動派單,響應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改變以往多頭聯系、信息不暢的局面。”石耶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楊陽表示,通過聯合各科室系統梳理近年來高頻發生、涉及多層級協同的典型事件,借助基層智治平臺,為不同類型的事件定制了包含鎮級牽頭部門、相關村(社區)及網格的三級聯動智能數字預案。
一旦事件觸發,指揮中心或事件首接人員可“一鍵啟動”預案,系統隨即按照預設流程,自動將任務指令等信息“一鍵智達”至相關責任人終端,省去人工研判分派環節,響應效率顯著提升。各級單位權責清晰、行動有序,從源頭上為應急響應的精準高效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石耶鎮實戰化運行跨層級、跨領域、跨系統、跨版塊、跨網格數字化應急預案11個,開展工貿安全、防汛轉移、森林火災等演練127次,演練依托“141”智治平臺,整合前段感知設備3318個,實時標繪風險點12類143個,落圖特色圖層10類35個,實現了信息實時共享、指令快速傳達、行動高效配合,展現了強大的處置合力。
精準搭建綜合應用場景,實現為農服務“一屏”匯聚
在石耶鎮為農服務中心,數字大屏幕上正實時跳動著農機分布、用工需求、農資庫存等信息。“現在找農機像打車一樣方便!”種植大戶老楊通過平臺發布需求,很快匹配到了合適的收割機,解決了秋收的燃眉之急。
為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中勞動力供需匹配難、農機資源調度不高效、農技推廣覆蓋不全面等問題,石耶鎮圍繞“一環兩片”油茶發展和“一區兩帶”產業規劃,整合現有的為農服務資源,依托基層智治平臺,打造了“為農服務中心綜合應用場景”。通過廣泛歸集轄區內閑置勞動力、專業技術人才、農機設備、產業基地等信息,形成專題數據庫,實現服務需求“一屏匯聚”、服務任務“一鍵分撥”、服務過程“全程可視”。自運行以來,該鎮為農服務中心已完成農機調度80余次,勞動力輸送匹配600余人次,農技培訓覆蓋80余人次,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1000余畝。石耶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肖呂算了一筆賬:通過平臺精準匹配,農機閑置率降低30%,勞動力用工成本下降20%,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數字賦能不是取代人工,更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通過科技手段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讓服務更精準、更高效。”石耶鎮黨委書記艾德華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智治平臺應用,爭取開發更多貼近群眾需求的場景,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得力助手,為推進鄉村治理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